三尺讲台,舞台虽小,但他们手捧师爱、憧憬明天;一间教室,视野虽短,但他们热爱学生、无悔青春。他们承担着责任、体验着喜悦、感悟着生命,也享受着幸福;他们立德修身、潜心治学,他们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在我们身边,就有一大群这样的优秀教师,他们坚定、睿智、博学、有爱,如同一束束光,为孩子们点燃理想、照亮成长。本期《视野周刊》,就让我们走近躬身耕耘的教师们,一起看看他们的风采。
杨红文:扎根山区育桃李 教海无涯铸师魂
做教师不容易,做一名山区教师更不容易。毕业时,杨红文被分配到太邑乡乌栖完小任教。当时,那里不通电、不通电话,也不通公路,只有一条20多公里的崎岖小道与外界相连,上山下山来回一趟,要走七八个小时。初次跟着骡马队来到学校,看到简陋的校舍和墙体斑驳的教学楼,21岁的杨红文犹豫了,但是,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他毅然决然地留下了,这一留就是27年。
太邑乡是大理市唯一的山区乡,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许多孩子只能选择住校。今年9月份开学,杨红文接手了一年级。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第一次离开父母过上集体生活,大家都很不适应,杨红文需要花费比别的老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会孩子们叠被子、收拾衣服等生活技能。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有时候会端不稳饭菜。每到打饭时,杨红文总会站在打饭窗口前帮孩子们端饭碗,等到全部学生都吃完饭以后,他才能吃上饭。“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一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小、胆子小,都是第一次离开了家,要住在学校生活学习,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地照顾,要从常规抓起,让他们有家的感觉。”杨红文说。
作为一名在山区从教的语文教师,杨红文发现,本地学生基本上都不会说普通话。为了更好地和孩子们沟通,杨红文自学了当地的彝族语言,利用“双语”教学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7年来,杨红文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播撒在山区,他也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到了如今的将近知命之年。说起和杨红文一起共事的时光,太邑乡中心完小教师禹江云说:“我和杨红文老师一起共事过两年,在工作中,他努力教学、认真备课,团结同事、关爱学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特别是经常教育我们年轻教师要扎根山区,懂得吃苦、甘于奉献,杨红文老师一直在用他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我们。”
孩子们爱老师,老师们更爱孩子。27年来,杨红文习惯了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他吃住在学校,守在学生身边,每天有操不完的心,但也正是有像杨红文一样扎根山村的老师们的默默坚守,才守护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和未来。
“在山区从教27年来,看到我的学生一个一个走出大山,奔赴各地去求学,我感到很欣慰,也感受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杨红文坚定地说,“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从事着这一伟大的事业,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将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赵红梅:春风化雨润桃李 润物无声育心田
“坐正,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小学生要爱学习,懂礼貌,讲文明……”正在上课的是下关八小教师赵红梅,这些孩子们是赵红梅从教以来带的第五届学生。24年来,赵红梅所带的四届班级都获得“市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一直以来,赵红梅十分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级各类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认真、自律、高效、坚持。
“在教学工作中,我时常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读名篇、诵经典,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气息。为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我将班会课、劳技课与语文课相结合,以故事会、美食会、表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学生渐渐爱上了阅读和写作,也爱上了语文。”赵红梅说,“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我还和学生一起写稿,在我的引领下,学生也写出了一篇篇属于自己的习作,在各类报刊杂志上频频发表。”
赵红梅深知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她在教育教导学生时,都是从爱出发。为了让初入小学的孩子们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她将小学知识融入到各种趣味十足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赵红梅老师是一名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优秀党员教师。作为党小组长和年级组长,她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每次遇到年轻教师寻求帮助,她都不吝赐教、耐心指导,通过课间交流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下关八小党支部书记李亚妮介绍,“她还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所带班级参加运动会集体项目总能遥遥领先。”
赵红梅总是悉心引领着懵懂的孩童,毫无保留地温暖着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在学校里,孩子们遇到任何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找她帮助,她是孩子们心中最信赖的人。
“爱岗敬业、用心育人,身为老师,我是幸福的。”赵红梅表示,“今后,我将在教育路上不断摸索前进,让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学生,努力成为一名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的好老师。”
杨剑韬:以梦为马育英才 不负韶华勇前行
师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一束束光,照亮每个学生的成长!在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育才中学,就有一位像光一样的教师,她叫杨剑韬。
作为班主任兼英语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杨剑韬坚持用爱心做教育,用耐心和细心做管理,并形成了自己专属的班级管理特色和班级文化。
“在2021年12月30日,学生和我一起签订了一份爱的合同,合同中写有:甲乙双方要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在与学生签订好合同后的两年间,我是我们班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教育教学方面我都丝毫不敢懈怠,我怕学生说我违反合同规定,而我也清楚,只有我做到了,才能要求学生。”谈起和学生之间的往事,杨剑韬感慨地说,“就在去年,与我签订合同的 147 班被评为‘云南省先进班集体’。我愈发感受到师生之间这份特别的爱,也深深体会到我和学生一起奋斗换来的幸福,这也正是我一直想要的职业幸福感。”
在课堂上,杨剑韬用同学们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寓教于乐,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每当同学们遇到不顺心的问题,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去找杨剑韬倾述,她总会耐心地聆听,并用自己的切身经历恰如其分地给出指导和建议。在谈笑风声中,杨剑韬不知不觉走进了每一个同学的心中,成为大家公认的“知心姐姐”。
“班主任杨老师的英语课堂风趣幽默、内容丰富,我们非常喜欢上她的英语课。生活中她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且非常热情的老师,总是关心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她就像一位大姐姐,让我们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育才中学学生曹玉告诉记者,“她也是一位严格而公正的老师,与她相处的每一天总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她教会我们很多成长和做人的道理,我们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她的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杨剑韬用师者仁心坚守使命,让学生们感受到成长的幸福。“从2008 年至今,我一直担任着班主任,一干就是15年。这15年里,有欢声笑语也有忧愁和烦恼,我褪去了初为人师的青涩,和学生们一起成长。”杨剑韬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身上肩负着引领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任,我们也一直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默默付出,更为自己能成为这个伟大征程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