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3年9月12
星期二 第2412期

大理时讯清碧溪 空山新雨晚来秋 乡间的秋收 又到桂花飘香时

第4版:清碧溪 PDF原版PDF下载

乡间的秋收

□ 作者 刘 静 2023 年 09 月 12 日 星期二 阅读:17

“立秋十八日,寸草都结籽。”乡间的秋收从处暑时节就开始了,节气愈往里走,秋收愈是丰硕。

八九月间,正值早玉米丰收。一畦一畦高大的玉米秆挺立田间,那茎秆和层叠的阔叶早已褪去了碧绿,蜕变为成熟的土色摇荡在秋风中。农人头裹毛巾,身着长袖,“窸窸窣窣”出没其间,一步一挪“咔嚓”掰下毛茸茸的玉米棒。等到把一车一车的玉米运往农家小院,老人孩子早已候在那里,伴着院子里幽幽的桂花香,褪去玉米衣,笑嘻嘻收获金黄的希望。而勤俭度日的农妇,则把砍下的玉米秸秆和玉米苞叶都堆成堆儿,留待过年蒸馒头时当柴火烧。

屋前院后的红尖椒也一茬一茬地结完了,一大笸箩,被年迈的老人串成一串串风铃挂在门前晾晒,那鲜亮的红色,像是镶在墙上的彩霞耀人的眼。

“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要比一年好。”夏播的芝麻在九月上旬就能收割,从招蜂引蝶的小白花苞到结出“层峦叠嶂”拇指般的芝麻壳,再到壳子里的白嫩芝麻变成黑硬芝麻,乡间农人们坐在田间静静等待它们开花结果。一捧芝麻香,是小磨香油的味道,是中秋饼子上那层层的点缀,也是乡间秋收中历久弥香的滋味。

夏播的黄豆也在九十月间成熟了,一颗颗晶莹肥硕的金豆迫不及待从干枯的豆壳中跳脱出来,饱满的金黄逗笑了农人常年劳作的脸。收下的黄豆,品相好的就兜卖,品相不好的自然留在家里,发成豆芽,或打成豆浆,做成豆腐、豆腐脑,甚至于碾碎,掺和其他粗粮烧成粥,那沁人的豆香倒是很勾人的馋虫,让人忍不住比平日里多食一碗。

瓠瓜和丝瓜不仅是炒菜的佳品,秋雨一落,秋风一过,老了的瓠瓜和丝瓜还可以做成厨房小工具长久陪伴着农人的生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古人的“瓢”皆是用葫芦或瓠瓜做成,我小时候也经常看父亲制水瓢。从屋檐摘下瓠瓜,在阳光下晾晒两天,使瓠壳变硬,再用锯子把瓠瓜对半剖开,去除瓜籽,接着用大锅煮二三十分钟。这边父亲刚在厨房烧上火,母亲就把瓠瓜籽串起来了,像晾晒红尖椒一样把它们放到院子里挂晒。晒干的种子又能在翌年爬满屋顶,给家里带来口福和满墙的阴凉。瓠瓜煮好后捞出,激上凉水,里面还未除净的瓜瓤刮一刮就自然脱落了,再把表皮的瓜膜刮干净,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一两天,两个水瓢就做好了。瓠瓜形状像大水滴,一剖为半,用“半滴水”去舀水,既有农家乐趣,又有浅浅的诗意。丝瓜也是如此,风干的丝瓜,捏碎外边的瓜壳,露出干枯的瓜瓤,再把瓜籽剔除,天然的刷碗布就成型了。

秋天最壮大的收获当属稻谷的收割了。无论梯田、平原还是山丘,恣意葳蕤的稻谷都在秋风的日益吹拂下迈向成熟。“稻田万顷如棋局”,从天空俯瞰大地,大地上波澜壮阔的灿黄图景,像是人间正在书写的一部宏伟史诗。人们在赖以谋生的土地上疲累着也幸福地收获着生活的口粮,礼拜着生存的信仰。

在乡间,最靠近月亮的收获便是那累垂可爱的树果了。“收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挂满集”“九月九,摘石榴”,尤其在中秋月圆夜,乡间人把收获的树果和精致的点心捧出祭奠,既感恩一年的丰收大吉,又遥祈来年的风调雨顺。

秋天褪去了夏日的层层绿意,漫山遍野挥动起五彩斑斓的大旗,那是乡间人丰收的颜色,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底色。春夏日,他们在土地上播种着希望的音符,只等秋日收获最丰盈的绝响。此时,谷实蔬果的馨香正扑面而来,丰收的号角正在乡间大地上嘹亮地吹响!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