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白族聚居村——下北邑隐藏于高耸入云的罗坪山与波涛滚滚的黑潓江之间,至今全村几乎都是白族,是大理洱源西部山区最大的白族聚居村。
下北邑古村依山梁或缓坡而建,从西面远望,村民房屋一院挨着一院,沿缓坡向上攀升。从更高的山头俯瞰,整个村落像蜿蜒盘旋在大山梁上的一条巨龙。那挤挤挨挨、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房屋坡顶宛如巨龙的鳞甲,那村头村尾、村中村边点缀着枝繁叶茂的高大核桃树宛如巨龙身旁缠绕的绿色祥云,那村头岩石缝中汩汩冒出、穿越密密匝匝村居的一股清泉就是巨龙的恩泽。因而,下北邑全村崇尚龙,传说的本主爱骑龙,村头本主庙供奉的本主就叫“正风英明骑龙景帝”,村头大照壁上也书有“蟠龙献瑞”和“蛟腾凤起”等带“龙”的题字。
由于从洱源凤羽迁入百姓较多,且数百年通婚等形式的频繁交往,使下北邑村的婚丧嫁娶等风俗文化、生活习惯及口音话语与凤羽镇几乎相同,所以也被外村人称为“小凤羽”。 下北邑村民风淳朴,村民能歌善舞,民俗礼仪繁多,是大理白族聚居村文化的缩影。村民们时常敬拜本主祈保平安,他们每逢正月初一和十五要吃圆宵、每逢清明要祭祖上坟、每逢端午要编粽割艾、每逢火把节要竖起火把求丰收、每逢中秋要手工烤制月饼,他们每逢竖房封龙还要道诗句求吉利、每逢婚礼仪式隆重又典雅、每逢葬礼仪式古朴寄哀思。
下北邑村古戏台始建于清朝年间,重修于民国三年(1914年)。古戏台的规模和形式与剑川寺登街古戏台相差无几,都有高高的基座、前台幕后、观戏场院。整座戏台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屋顶有“二龙戏珠”的大型浮雕,极为精致壮观,还置办有道具、戏服及吹打乐器等。自戏台建成后,每逢正月初二至十五,乡绅们都要组织白天在戏台上演唱“春戏”,晚上到本村和外村的家户中去耍马或耍白鹤,为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送福贺岁,以酬神娱人的方式欢度春节。
在下北邑金丹山上,始建于明末清初、兴盛于清末民初的金丹山敦化寺常年香火旺盛,曾有鸡足山高僧到寺中修行,在洱源大地远近闻名。寺院是一个由大雄宝殿、南北厢房、过门楼、漏阁与大门组合而成的“四合院”,外有大照壁、围墙和重门等设施,花岗石板铺地,佛教壁画点缀其间,泥塑或木雕全堂佛像供奉其内。寺外松柏长青,核桃树遮天蔽日,还有历代住僧圆寂之地的和尚古墓群,细读墓志铭,可知沧海桑田和寺庙的兴衰。
自古以来,下北邑村走出不少文臣武将,成为不同朝代的栋梁之材,同时因为他们的尽职尽责,深受赏识,得以封官受爵或屡获嘉奖,并让其家属将封号刻制成匾额挂在故居大门之上,以示家中读书人已取得功名与利禄来光宗耀祖,也是本家族或本宅的荣耀象征。如今村内保存完好的古牌匾就有十余块之多,其中“名列成均” “举贡世第” “熙朝俊士” “王国嘉宾”等古匾凝结着厚重的历史沉淀,与现行的“五好家庭” “十星级文明户”等荣誉称号,一起在山村寻常百姓家中熠熠生辉,将历史和现实相融合,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人文历史景观。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