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8名学生组成调研组到喜洲镇调研,了解非遗文化传承及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为深入了解白族扎染非遗的发展现状,同学们认真学习扎染制作技艺,了解扎染历史和白族生活中扎染布的应用。同时就白族扎染非遗发展现状以及振兴政策落实情况等请教省级非遗传承人段树坤、喜洲镇乡村振兴办主任何彦敏,到璞真扎染博物馆参观学习。
白族扎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各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为促进各族文化交融创新,喜洲镇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到非遗技艺传承中。非遗传承人不仅发挥了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尽力培养下一代,传承保护文化和技艺。
位于喜洲镇周城村的璞真扎染博物馆,如今已成为大理干部教育学院“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精品现场教学点,培训来自省内外的彝族、傣族、独龙族等各族群众及从业人员6000多人次,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8万余人次。璞真扎染产品已出现在英、法、美等世界文化展会、非遗展会及各大国际时装周的秀台上。
同学们体验喜洲古镇特色人文风情和优美田园风光,深刻理解了白族扎染文化悠久历史和魅力,对乡村振兴政策充满信心,表示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建设美好家园作贡献。
彭怡瑞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