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3年6月26
星期一 第2356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洱海诗篇 凤羽的香气 醉美高兴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凤羽的香气

□ 作者 北 雁 2023 年 06 月 26 日 星期一 阅读:22

我越来越迷恋故乡的这个小镇,苍山、罗坪山、天马山从不同角度将之紧紧包围,一个小坝子便俨然桃源隔世。蜿蜒的凤羽河从坝子中心流过,沿岸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若不掠用《桃花源记》中的这些佳词丽句,我还真是感觉语竭词穷,无法表达出第一次深入凤羽时心底突然呈现的那一种惊叹。

但凤羽就是凤羽,几十年来让我迷恋它的原因,是源于这块母土固有的神秘色调。作为高原明珠洱海的发祥地,早在千百年前,自古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就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缔造出了无尽的灿烂文化。我始终记得在孩童时节,读过无数关于这块土地的神话、故事、传说和民谣古歌,其中“百鸟朝凤”的故事,展现了鸟王凤凰的大仁大勇,同时也展现了百鸟臣民的大忠大义,让我为之肝肠寸断。更重要的是,我从此知道这世上有一座神秘的山脉就叫鸟吊山,有一块神奇美丽的土地就叫凤羽。

作为候鸟迁徒路上的必经之地,凤羽同时还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多元文化的交汇,使之成为了滇西北高原上一个重要的文化聚集地,早在380多年前,便因《徐霞客游记》的记载而驰名海内。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闭封和民族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让这里的村村寨寨至今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田家乐”“吹吹腔”和“洞经音乐”等多种民俗风情,成为生动的地域符号,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在菜黄堆叠、桃红柳翠的时节,行走在这样一个古意弥深的小镇,无数的古房、古门、古墙、古井、古巷、古桥、古街道和古石阶,犹如像素清晰的时光旧照,让人深深流连。还有古意斑驳的拴马桩、牌楼、门坊、参天大树,以及几位慈详的老人聚在一个有着旧门脸的经销店前谈天说地、安然自得的神情,充满了时光的况味。

然而最让我始终沉缅的,是这块神奇土地上特有的书香。某一天再度寻访凤羽,和几个朋友走进古意弥深的凤翔书院,方知早在唐南诏时期,这里就曾设凤羽县,宋大理国时又设凤羽郡,因此小小一个镇子都曾建有文庙和武庙。遗留至今的凤翔书院就是在当年的文庙之上改建而成,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尊上谕改为学堂。短短175年间,书院居然培养出了4个进士和11个举人,在群峰如簇、文化贫瘠的滇西北高原,绝对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从此,凤翔书院声名远播,滇西各地学子常常不惜翻山越岭,慕名前来求学。书院改建为凤羽小学堂后,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如早期革命家施介,白族知名学者、史学家、教育家马曜,国学大师张文勋,民俗文化学者杨亮才等等,无不享誉全国,在中华文明的天空璀璨如辰。被打上文化地标的凤羽,厚教重学的风气一直沿袭至今,纵使寻常百姓之家,即使家贫如洗,也都甘愿节衣缩食,全心全意供子女读书成才。

与凤翔书院相隔不远的凤羽一中,据说早期就曾在这里办学,而让我为之沉醉的依旧还是学校特有的书香。这个地理位置偏僻的乡镇中学,在今天已成为洱源初中教育的一张新名片,耕耘在这里的一代代教师,勤勤谨谨、呕心沥血,培养了无数的优秀学子。他们赋予孩子的行装,不仅是沉甸甸的文化知识,还有根植于心的远大理想、做人的品格秉性以及百折不挠的求索精神,足以让他们在漫漫人生和无边学海中乘风破浪。

和古镇一样弥漫着书香之气的《天马》校刊,就是凤羽一中代代学子奋发向上、勤学上进的生动缩影。几十年来,校园里的校舍在变、教仪设备在变、老师在变、学生也在变,但没有改变的就是老师甘为人梯、学生勤学上进的情怀,那一行行稚嫩的文字,不仅见证着一代代老师的辛勤汗水,同时也见证着一代代学生逐梦远行的身影。

书卷之香,就是古镇凤羽最迷人的喜气。当新一期《天马》校刊成功付梓,细嗅那一种油墨清香,我恍然看见一只只雏鹰正载梦启航。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