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运行备受关注——
开局首季,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市场预期加快好转,增长动能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稳健有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经济发展领航定向。
观察大国经济,既要认清当下运行之“形”,也要把握一年增长之“态”,更要重视长远发展之“势”。
针对各方关切的热点问题,记者多方调研采访,从中国经济的“形势”“态势”“大势”全面观察中国经济。
看中国经济之“形”
经风历雨,开局首季经济恢复向好
春天的中国,生机勃发,万象更新。
观察一国经济之“形”,要从“数字账本”看运行变化,从市面“冷”“暖”看活力几何,从行业、企业发展看预期信心。
以“数”观“形”,向上势头不断积蓄、全面回暖来之不易——
数据升降,是衡量经济运行的重要维度。
今年以来,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推动下,中国经济从压力中转暖,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经济“向上”之形基本确立,有望持续巩固。
“三驾马车”动力正在增强。
消费“暖”。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10.6%。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6%。
投资“稳”。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继续对经济增长提供稳定支撑。
外贸“韧”。在外需走弱压力下,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8.4%,比前两个月大幅回升7.5个百分点。
“宏观四角”平稳运行。
看经济增长——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5%,比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实现平稳增长。
看物价——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保持温和上涨。
看就业——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
看国际收支——截至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39亿美元,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进入3月份,一些高频指标显示,经济回稳势头在增强。
国家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工程机械开工率从春节期间的不足2%,快速攀升至3月中旬的50%左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今年前3个月,中标项目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7.7%,其中,东部地区新增中标项目数量领跑全国,同比增速超过40%;3月生活服务业经营活力指数升至121.2,延续回升势头。
“投资‘稳定器’持续发力,消费活力企稳回升,经营主体信心加快修复,多项高频指标显示经济回暖向好。”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研究员杨道玲说。
新开局振奋人心,新进展来之不易。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经风历雨的中国经济,努力实现整体好转,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
以“市”观“形”,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恢复,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世界超市”义乌又“热”起来了。3月以来,义乌物流、人流、交易额、外商入驻数量、新成立公司数量等数据全面回升。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量已达20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水平。
消费市场“热”起来。
在各地热门商圈,“吃饭要等位、打卡要排队”场景再现,旅游、电影市场加快复苏。3月全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9%,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随着就业逐步恢复,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逐步增强。
交通物流“跑”起来。
39天破100亿件、67天破200亿件、96天破300亿件……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上午8时,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300亿件,比2019年提前99天。
国内航线加快恢复。根据民航局数据,一季度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1.26亿人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8.6%。
交通物流是经济循环“大动脉”。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3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5.5%,连续2个月回升;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4个月回升,达58.1%。
资金活水“流”起来。
经济企稳回升,经营主体融资需求随之上升,资金“活水”加快流向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3.6%,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以行业、企业观“形”,回稳向上的中国经济,带动经营主体效益逐步好转,市场信心稳步回升——
广大经营主体,既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也是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
几组数字,见证企业逐渐“回血”,行业逐步恢复“元气”。
——税收大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企业销售收入增速逐步回升,一季度同比增长4.7%。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接触类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8%、13.7%和9.4%,已超疫情前2019年水平。
——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升幅达2020年四季度以来最高,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等8个分行业指数全面回升;截至4月18日,A股已有302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222家业绩预喜,占比达73.5%。
稳定的发展预期,是经济整体好转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中国人民银行问卷调查显示,一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3.8%,比上季上升10.3个百分点。
全球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下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票”。今年一季度,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859.88亿元,远超去年全年的900.2亿元。
整体观察中国经济运行之“形”——
消费快速复苏,为“开门稳”提供基础支撑;投资持续发力,大项目加速落地形成实物量;供给冲击明显缓解,原材料价格总体稳中有落;企业经营好转,行业暖意渐浓……
“‘形’稳‘势’升,需求明显改善,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有利支撑显著增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
开局起步,至关重要。
广袤的田野上,耕耘火热开展——
各地抢抓农时,推进春耕春管。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4月16日,全国已春播粮食1.4亿亩,进度同比快0.6个百分点。
辽阔的土地上,重大工程渐次推进——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云南滇中引水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东数西算”工程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全部开工;雄安新区启动区核心地段塔吊林立,建设者在这片热土上不断刷新“中国质量”“中国速度”……
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坚韧探索持续深入——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启动,紧密结合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布局前沿科研体系;多部门出台意见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
“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预计202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关键引擎。3月底,世界银行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值上调,大幅高于1月份预测值。
中国经济回升正如当前春暖花开、生机盎然。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在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主要经济体通胀居高难下的背景下,我们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实现了经济较快回升,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新华社记者
(转载自4月20日《云南日报》)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