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林洪写过一本《山家清供》,据记载,“宋人饮食不是皇家金碧辉煌的钟鸣鼎食,更像是在山林农舍间,听着竹林风动,吃一顿农家菜,从日暮初起,到田间蛙鸣,有一种朴素恬淡的味道。”这简直就是我们追求的诗意生活,可不知为何,我们所追求的却与之相差甚远。
晚上,先生有事不在家,叮嘱我自己炒菜后,就放心地走了。近五点时,我走进厨房,气定神闲地开始了食蔬的操作,本以为是最完美地演绎,结果却是烟熏火燎,状况百出。我先是忘了把鸡蛋搅碎,接着就是忘放盐,简简单单一盘菜,被我炒得面目全非。
结婚近十年,先生从未让我下过厨房,我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种幸福。诸如我发烧了先生要赶紧买药并嘘寒问暖,而先生发烧了他要自己去买药;我过生日先生要送花外加礼物,而先生过生日就一碗素面加蛋……不仅如此,更多次,我看到先生没有用我买的新餐盘,就嘲笑他不够精致,并学着家居博主的样子,照本宣科地打理生活,水果切好后,我要摆个造型才肯吃;家里的茶几上要放几本书才有氛围,茶壶我总要用带颜色的才觉得雅致……
《东京梦华录》里写道:“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盒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我总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雅致有味的,却忘了生活的本质就是烟火缭绕、琐碎寻常,不可能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慢条斯理地追求古人般的意境。
永远不能忘记《隐入尘烟》里贵英和老四,用灯泡孵化“电报鸡”,用麦仁在手上印出花朵,在河渠中洗澡,抓一条鱼来炙烤……一望无际的麦秆垛,尘土飞扬的场景,诗意与浪漫却一点也没有减少。
曾看过一个记录片,名字叫《四个春天》。故事在一栋老旧的大楼里开始,那是一年春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鞭炮燃放后的红色碎纸洒了满地,贴着“一年四季春常在”对联的院子里,洒满了新年的阳光。一位老先生正在门前俯首叩头,祈愿一年好景,他的爱人则在厨房亲作羹汤,迎接儿女归家。老先生爱在水池旁逗弄家里养的鱼,他的爱人就在一旁修剪花枝,望着老先生笑;爱人爱美,老先生则买来染发膏,弓着腰细致地将爱人的头发染黑……
不知道怎么,我的眼眶没来由地湿润了。宋人至美生活,是一肴一馔的考究,但意旨却并不全在此。苏东坡在被贬海南的时候,有次儿子给他煮了碗山芋粥,他尝了之后,竟尝出百种滋味,龙涎香、牛乳味……杨万里曾调侃说,这个“玉糁羹”就是穷相啊!是啊,一碗清淡无味的山芋粥能有多好吃?只不过是因为苏东坡人生跌宕起伏、尝遍各种辛酸苦辣后,最后会觉得“清淡”才是最好的滋味。
陆游有诗云:“瓦盎盛蚕蛹,沙鬲斗煮麦人。”我们追求诗意的生活,固然没有错,但“一饭一粥”里的烟火寻常、朝朝暮暮,才是清欢至美的本质。一饭一蔬、一颦一笑,嬉笑打骂的日常,才是我们该追求的诗意生活。“山林农舍间,听着竹林风动,吃一顿农家菜,从日暮初起,到田间蛙鸣,有一种朴素恬淡的味道。”此时再来品读,依然心动。
人间诗意,清欢入馔,是由无数柴米油盐拼凑后的温柔与希望。纵然光阴已老,但彼此眼中依然有光、有爱、有暖。虽琐碎却温暖,虽庸常却热烈。从朝晖到夕阴,从年轻到迟暮,始终以深情拥抱,直至暮年已至,相伴到老。诗意若此,清欢若此!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