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时光长河,永恒眷恋”,先生写了他的老师、女房东、母亲、朋友。在先生的文字里,每一个人物都是那样的鲜活,他们是先生时光长河里永恒的眷恋。
文章《怀念母亲》里,先生说他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他的母亲,另一个是祖国母亲。他对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文章开头就指出两位母亲在先生生命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先生的经历。从小,他的母亲就未能陪伴在他身边。母亲去世,他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后来,他留学国外,生他的母亲常常到梦中,祖国母亲也常常入梦。可见先生对两位母亲的感情是如此的热烈和真挚。
经常梦见的人,是因为对方也在想你吧。
在先生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写道:“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足见先生对母亲、家人、朋友和祖国的最真实感情。无论走到哪里,家永远是每个游子漂泊的归宿。
想起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先生把对两位母亲的思念通过日记寄给她们,化作那一艘小船,行驶到彼岸。
在远赴哥廷根求学时,先生遇到了一位淳朴的女房东,那颗孤独的灵魂有了温暖的归处,文中多次提到欧朴尔太太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
文章《我的女房东》开头就写道:“我在上面已经多次谈到我的女房东欧朴尔太太。我在这里还要再集中来谈。我不能不谈她。”短短数字,却字字真情。
文中所写最让我觉得温暖的是,欧朴尔太太不仅一手包办了先生每天的生活琐事,比如洗衣服、洗床单、准备洗澡水等等,以及在饮食习惯不同的情况下,为先生精心准备热汤热菜;她还会和先生聊天,把一天的见闻全都详细地说给他听。
欧朴尔太太给予先生太多太多的温暖,先生也见证她一家的生活以及后来她的孤零贫苦。
整篇文章淳朴淡雅,没有冗杂的描写,却处处透着细腻、优雅。先生笔下的女房东是一个善良仁爱的德国妇女,是万千平凡母亲中的一个缩影。他们之间的感情弥足珍贵。
我没有留学经历,但我常常在想,十年的留学生活带给先生的是无尽的念想。终在回国将近四十年之后,先生特意回到哥廷根故居,只是他再也看不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房子整洁如故,四十年漫长岁月的痕迹一点也看不出来。我走上三楼,我的住房门外的铜牌上已经换了名字。我也无从打听女房东的下落,她恐怕早已离开了人世,同她丈夫一起,静卧在公墓的一个角落里。我回首前尘,百感交集。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我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虔心祷祝她那在天之灵——如果有的话——永远安息。”
当年告别的场景或许还历历在目,再见却是物是人非。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人想见,这一刻只能看着整洁如故的房子,把思念放在心里。
一生人,值得回忆的东西很多很多。先生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都是耐人寻味的故事,那么让人热爱,细水长流。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