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的这个“三线”小城经济不发达,缺少时尚气息,是年轻人拼命想离开的地方,却是我今生笃定要安居一生的所在。 城区“小而密集”,超市、医院、邮局、银行、学校、书店、商场、影院都在活动范围之内,日常出行走路就可以解决。没有什么要紧事,慢慢走着、观望着,不知不觉身体就接收到了很多周围的信息,江冰解冻、柳条抽芽、大雁北飞。
小城四面环山,四季分明,冬有冬的样子,夏有夏的美,感受小城季节的变化,不仅仅是温度的不同,去菜市场竟然成了最直接的方式。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句话:“人们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四季轮回中,隐藏着一套严密的历法。”不得不说中国人对待食物的态度,就像这历法,凝结着无穷智慧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食材用另一种方式提醒着人们四季和时间。去世多年的奶奶没有文化,对季节与食物的敏感度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本领,讲究吃“时令菜”,她老人家爱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春吃鲜花夏吃果,秋食野菌冬喝汤”,这些简单的道理,至今仍然是养生的至理名言。
美味的秘密,在于以四时为指引。小时候,家里那个小小的院子除了种满应季的蔬菜瓜果,还种了一棵丁香树。春天,香椿芽最美味;夏天,每天都有一碗绿豆汤解暑;秋日的果蔬最是丰盛;隆冬的酸菜锅与大雪相得益彰。
奶奶绝对是生活高手、美食行家,犹记那款“鲜花饼”,丁香花瓣洗净后,加入面粉和调味料制成面糊,入锅烙制成鲜花饼,与我去云南旅行时吃的鲜花饼相比,云南的鲜花饼属于殿堂级,华丽精致,奶奶的鲜花饼则是平民的,拙朴亲民。这饱含奶奶审美和新意的当季美食正新鲜正美味,也是季节的慷慨馈赠。
远在南方的妹妹曾经打趣地对我说:“经常反应不过来身处哪个季节,一年四季温度不变,穿的衣服不变,吃的食物不变,树叶的颜色都是一成不变的绿。不像老家,只要节气到了,身体会第一时间感知到,街景也一并发生了变化,小贩的菜篮子里,卖的定是当季食材,即使再不敏感的人,也能感觉出换季了。”谁说不是呢,春捂秋冻,十月里的昼暖夜寒,甚至悲春伤秋的心情,都不是所有人能亲自感受到的,这算不算小城的优势呢?
《礼记》里写“果实未熟,不鬻于市。”但在这个食欲可以轻易得到满足的时代,我们曾经距离“应季”一词越来越远,大棚乱了季节,也弄丢了食物本身最该有的味道,反季菜成了餐桌上的“贵宾”。好在如今人们又逐渐意识到,顺应天时,根据季节变化自然选择食物。犹记那年去绍兴,正当吃春笋的季节,于是那一个星期里,每天都要吃一次,甚至更多。食物是季节和地域的表达,春笋就像江南人独有的“纹身”,恰似乡愁的筋骨,而小城的“纹身”,也许就是山野菜吧。
我特别珍惜小城吃野菜的季节,也就不到一个月光景。小城四面环山,野菜品种多,刺五加、蕨菜、香椿芽、刺嫩芽、猫爪子,还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这时节对家务事从不过问的爱人,也时常买点野菜回来:“抓紧吃点,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了。”是啊,过了当下,那些摆在超市货架上、泡在保鲜剂里的野菜,还能叫野菜吗?
小城“春脖子”短,吃“鲜”也要趁早,吃罢野菜,“呼啦”一下就进入了夏天。瓜果梨桃尽是应季物,秋日满坡的“山珍”,各种蘑菇层出不穷;冬日,吃酸菜火锅、冻豆腐,最美不过的是坐在暖气屋里吃冻梨,体验冰火两重天的独特滋味。
日子就是这样,慢品慢过,进入下一个四季轮回。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