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2年11月10
星期四 第2204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董育才:扎根乡村 满腔“兵心”为乡亲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与清逸堂实践教学基地签署仪式举行 图片新闻 市总工会职工心理关爱服务知识讲座举办

第2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董育才:扎根乡村 满腔“兵心”为乡亲

2022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四 阅读:7

23年前,董育才应征入伍,用热血和青春驻守驻地。退伍后回到家乡生活,看到家乡滞后的发展、艰苦的生活环境,更加坚定了他要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2018年,挖色镇大城村迎来新一轮换届。面对组织和乡亲们的信任,董育才在村“两委”换届时高票当选为大城村党总支书记。之后,他凭着勤奋、胆识、执着、魄力和一股闯劲带着大城村村民踏上了脱贫攻坚、共同奔小康的道路。

由于贫困人口较多,加上村民观念落后等原因,让大城村脱贫致富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想啃下脱贫这块硬骨头,寻求发展新思路是关键。刚开始,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繁重的任务,董育才觉得无从下手,但他不气馁,每天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敲门,不厌其烦重复做着同一件事情。有些村民打工、种地时间都不确定,在家的时间都不一样,董育才总是不分日夜,白天先走一遍,到了晚上匆匆吃上几口饭就又赶到农户家中,再苦再累只想尽快全面了解村民们的情况。

在掌握大城村的情况后,董育才与村“两委”决定从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扶持等方面着手,并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精准脱贫中的带动作用和精准脱贫对基层党建的促进作用。通过多方面进行帮扶,大城村在2019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走进大城村,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村达户、整洁干净,农家庭院花草竞相争艳,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家中一边收拾着玉米一边闲话家常……勾勒出美丽乡村的别样景致。谁也想不到曾经“脏乱差”的村庄如今蜕变成了整洁宜居的新农村。

大城村村民杨泽江告诉记者:“以前的土路现在都硬化成水泥路面,条条都是通到家门口。在卫生方面,村里经常组织村民打扫卫生。路边栽种了不少花,整个环境都变好了,村子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

村里要发展,重在聚民心、强产业。“那时候由于村里经济发展缓慢,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发展经济就是村里的头等大事。”董育才紧紧抓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有效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

“我与董书记共事的五年来,看到他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践行着一名‘兵支书’的初心和使命,在大城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了核心带头作用。”大城村党总支委员兼村委会委员王利文介绍,“由于大城村集体经济薄弱,董书记通过多方筹措,新建大城村农贸市场铺面22间,并招商经营,为增加村集体收入打下扎实基础。”

新建的农贸市场使大城村每年都有了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既提升了村组“造血”功能,又为周边群众赶集和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如今的农贸市场经营有序、干净整洁,既是全村繁荣发展的“面子”,亦是便民富民的“里子”,让大城村在“民富”的基础上实现了“村强”。

董育才还依托大城村的资源优势,积极采取盘活闲置资产、开展村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中探索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同时,通过建设现代化仔猪繁育基地、种植高山生态苹果等一系列项目和措施,让大城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每年不到1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平均20万元。

董育才表示:“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改造农贸市场,通过争取项目把没有硬化的村庄道路都进行硬化,让村庄变得越来越美。”

记者 鲍亚颖 罗晓川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