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州生态环保工作相关政策,结合每年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重点,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有力促进农业产业转型提质。
结合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主题,在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杨凯旋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大理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建议。收到建议后,市人大常委会以及市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代表建议,采取相关部门面商、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领导现场督办等方式,对该项建议进行重点办理,取得良好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特别重视大理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把我提的建议作为常委会重点督办的意见和建议。”杨凯旋介绍,“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非常重视我们代表提的建议,多次进行面商,并提出要将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适度规模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多种综合农业以及高效品牌农业作为我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下一步的主攻方向。”
从2018年开始,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洱海流域全面实施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主的大水大肥农作物、推行畜禽标准化及渔业生态健康养殖等“三禁四推”行动。在阻断农业面源污染入湖的同时,我市加快推动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增加水稻、油菜等环境友好型作物,重点培育和壮大绿色水稻及“水稻+综合种养”,一片片绿色水稻正茁壮生长。
“为深入贯彻落实州市党委、政府关于有效削减农田面源污染的各项政策要求,今年大理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中涉及的土地流转总面积为4900多亩,希望通过试验示范种植,最大限度提升土地产值,助力打造大理镇有机种植绿色食品品牌。”大理榆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建明告诉记者,“主要目的是给老百姓做个示范,让他们看到不种蔬菜种大米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从而推动整个片区下一步农业‘一调两减’的转型升级。”
8月的大理田野,水稻、烤烟等农作物长势较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湾桥镇中庄村烟农张付兵正在烤烟地里忙碌地采摘烟叶。 “我们家是种烤烟的老烟农,以前种植量大,现在子女出去打工后,面积种得少了,今年种了13亩。种烤烟的利润比种玉米和其它作物都高,能高到2倍左右。”张付兵说。
与湾桥镇相邻的喜洲镇则因地制宜,在引导农民种植绿色、有机农作物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打造集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大理旅游古镇开发有限公司喜洲田园分公司职员董斌告诉记者:“自从公司发展种植观光稻田后,游客对喜洲古镇的印象变成了蓝天、白云、稻田、古宅古建,也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片土地的农业价值得到了真正体现。”
我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有效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用下,以旅游资源为依托,有效融合社会资本,以农为本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志伟介绍:“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和采纳代表的建议,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全产业链融合,在发展好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依托大理独特的自然资源,以旅游促进农业,实现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洱海流域绿色生态种植,进一步打造‘绿色食品牌’,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理念,在要素配置以及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上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发展,改变以往单纯依靠政府资金发展产业的模式,通过制定政策基地等措施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农业产业发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于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大督办、协调力度,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记者 郭鹏昌 周 华 马 驿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