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2年8月23
星期二 第2152期

大理时讯清碧溪 一个人的旅行 师恩难忘

第4版:清碧溪 PDF原版PDF下载

师恩难忘

——追忆杨荣昌老师

□ 作者 杨四新 2022 年 08 月 23 日 星期二 阅读:37

一天下班途中,碰到接孙子放学回家的杨荣昌老师的生前好友——在大理市报社工作的大理作家杨荣老师时,他突然告诉我说杨荣昌老师已经于2013年6月18日去世。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虽未悲伤逆流成河,怀念却情不自禁。

我明白谁都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生老病死本就是一个轮回。时光飞逝,我和老师那段真挚的感情,让我好怀念、好难忘。难忘,老师慈祥的脸庞;难忘,老师严肃的话语;难忘,老师深刻的教诲。

读过很多学生写对老师难忘的记忆,一个老师给自己的学生写难忘记忆我很触动。生活中不乏特立独行的人,校园里也不乏特立独行的老师,他们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教育理念,也常常被人看着是“怪人”,也可能会被嗤之以鼻。可是有时候细细反思,这些“特立独行”的老师,似乎给了学生更奇妙的学习经历。我1985年进入云南民族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认识了许多老师,杨荣昌老师是最令我难忘的一位。特立独行的他在我们学生中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很受学生的喜爱,被我们称为“真正的大学教授”。

从他的生平简介中我们知道,杨荣昌老师于1974年进入大理师范一年制中师班学习,1975年至1977年在洱源西山公社担任小学教师。工作两年后参加1977年恢复的首次高考,成为云南民族学院的首届中文系本科生。1982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

按理,他应该是我的大师兄,我应该称呼他“师兄”,也拉个现成的近乎,但因为内心一直充满敬重,便尊称“老师”。当我于1985年风尘仆仆到云南民院中文系汉语言专业学习时,他已毕业在民院任教三年多。当时没想这是一种错过,因为未曾料到会与他有相识的缘分。其实,在他能喊出我“小老乡”之前,我们已经见过许多次,但一往而过的时候太多。我记住他容易,因为他是我们民院唯一一个大体量的老师,一直穿着那两件肥大的变了形的自制西服和白衬衣。衣着随便但很得体,心宽体胖,脸上永远挂着乐观的微笑。

大三时杨老师为我们班教授《文学概论》,刚一开口,就把我们镇住了。他洪亮的声音如钟磬响起,出口成章,口若悬河。他讲课艺术很高,谈笑风生,声情并茂,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听杨老师上课是一种真正的享受,本来难学又枯燥的《文学概论》,在他精彩的讲解中变得容易多了。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许多门课现在大都没有多大的印象了,唯独杨荣昌老师的课如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乐观的杨老师有一颗年轻的心,他比我们班最大的同学王翠岗大12岁,却和学校的许多同学都成了好朋友,彼此相处十分融洽,毫无芥蒂,我们以师生相称,以兄弟姐妹相处,常相牵系,保有着一种自然、平等而又真诚的友情。这是我一生一份难得的纯真的师生情谊,我极其珍视这份友情!

课内他是一位严谨严肃的老师,在教学或正式的庄重场合很少笑,但他为人耿直、爽快,私下里与学生常打成一片。课外,他永远是同学们的好朋友,时常与学生一起探讨人生中的许多问题。他时常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杨老师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的不同在以人为善却不与世俗苟同,以自己的一片烛照之光照亮别人;不同在即使名利不济也不与不学无术的沽名钓誉者为伍。杨老师被国内多所知名高校聘为客座教授,却不想与一些徒有虚名的人为伍,长期不愿参加“教授”职称评审,直到退休前两年的58岁时,才由所在学院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帮他破格评上了教授。多年来,从讲师越级特评为教授在云南高校只有他一个。这一切得益于杨老师的才气、骨气和魅力。在有的人看来,杨老师是一个古怪的文人,他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话,却到处是书。他不用电脑、不用手机,所有的文稿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用笔在稿子上完成。陪伴他最奢侈的只有一个收音机。

毕业了,和杨老师有过书信来往,杨老师把自己的书送给我几本,勉励我这个小老乡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后来因为工作太忙,和杨老师断了书信,每当看到杨老师的大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那个胖胖的、脸上永远挂着乐观的笑、声音洪亮的杨老师又回到我的脑海。

杨老师已经是全国著名的作家、评论家、演讲家了,上海、北京、内蒙等地的大学纷纷请他去讲学。原先我认为终日忙碌的杨老师会像大多数学者一样会清瘦起来,然而回到大理讲学的人们对我说,杨老师依然胖得虎虎生威,胖得富态充盈,语言更加风趣幽默,压根就没有为自己的胖而发愁。是的,在全世界都追逐苗条,趋赶减肥的今天,我们的杨老师,安心研究学问,心宽体胖,也许是心无杂念的另一种时尚吧!

人生聚散,总是无常。和杨荣老师的一次途中偶遇,从杨荣老师嘴里得知我们的杨荣昌老师饱受病痛的折磨医治无效,于2013年6月18日逝世。英年早逝,天妒英才。我们虽是师生之交,却结文友之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老师,他的一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随着时光流逝,那个纯真难忘的大学年代渐渐淡去,却会在某个瞬间把你想起,你的形象在脑中定格,那个胖胖的、乐观的、声如洪钟的杨老师,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熟悉的身影。感恩你,让我在美好的年华收获了无穷的知识,确立了人生的方向;感恩你,让我懂得了收获和付出必成正比;感恩你,让我领略了你的人品和学识,传承着正能量和向上的精神。

恩师难忘!师恩永远!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