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他的创新让乡村孩子的年少时光变得丰富多彩;他以“后浪”的奔涌之势,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源头活水。他就是坚守在乡村教育第一线,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年轻校长李彦锋。
记者到访太和街道洱滨完小时,校长李彦锋正在给同学们上课。2015年10月,大学毕业的李彦锋以第一名的综合成绩进入教师系统,他主动申请去了偏远的吊草完小任教。在乡村从教过程中,李彦锋修过厕所的水龙头,在校园里种过树修剪花草、修过电路、修过太阳能热水器、修过学校食堂的蒸饭机。每份工作看似与教学无关,但这些都是乡村教师工作的常态。
“我参加工作的这7年,经历了国家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整个乡村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李彦锋介绍,“就目前来说,几乎所有的乡村学校在经过均衡发展之后,硬件设施设备包括音乐室、体育室等功能室都已比较齐全,器材也很齐全。”
2021年3月,李彦锋调入洱滨完小担任校长职务,角色的转变让他感受到责任更加重大,以前对一个班的学生负责,如今要对一个学校负责。在教学岗位上,他丝毫不敢懈怠,每天坚持认真上好课。课余,如何让学校齐备的功能室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李彦锋经常思考的问题。
2021年,中央彩票专项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落地洱滨完小。之后,每个星期四和星期五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候。操场上,孩子们奔跑如飞;书法教室内,孩子们聚精会神;舞蹈室里,孩子们伴随着音乐的旋律翩翩起舞……多元的学科门类、丰富的活动内容、新颖的教学方式等,优化了乡村学校的学科结构,拓宽了乡村学校的教学思路。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每天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在家里画画。”学生李卿说,“自从少年宫开设以后,我选择了素描专业,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说素描怎么排线、画素描需要哪些要素,我的画画技能得到了提升,画得越来越好了。”
扎根乡村7年,李彦锋早已习惯在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中开始新的一天,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脸,他觉得自己的坚守有了意义。李彦锋表示:“只要心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心怀对学生的爱,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我相信,在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校会越来越好。”
记者 朱 滢 吴 志 摄影报道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