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2年5月27
星期五 第2091期

大理土陶制作技艺:指间上的艺术 从泥土到美器

编辑:大理时讯编辑 记者:朱 滢 吴 志 摄影报道 2022 年 05 月 27 日 星期五 阅读:30

大理市凤仪镇敬天村有着600多年的白族土陶烧造历史,当地匠人们沿用自古传下的技艺,纯手工慢轮盘条,再以龙窑柴烧制陶,制成的陶瓷别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如今,面对生存发展的挑战,新时代的年轻匠人们坚守初心、传承创新,让古老的大理土陶制作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

土陶被称为“水与火的艺术”,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云南土陶的釉一般都是土釉,纯天然的环保釉,颜色朴实自然。大理市凤仪镇敬天村土陶制作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靠的是老师傅的工艺和经验。在制作之前,要先和好泥土,泥土由沙土和胶土调配而成,具有很强的黏性。土调制好以后,开始制胚。一般而言,土陶制作工艺分为加工泥料、陶胚制作、晒干、上釉、装窑、烧制等环节,都是由手工完成。其中,土陶所用的釉是用柴火燃烧后的柴灰、有颜色的石头调制而成,常见的有白色、红色两种。在烧制环节所用的燃料是木柴,为了保证“火力”,一个窑要连续烧上两三天。

敬天村土陶是一项传统技艺,也是当地一份传统产业。如今,这一门延续了600多年的传统手工技艺仅有几户人家还在坚守着,其中就有董成、董建华、董建发三父子坚守的窑场。

2013年,学习油画专业的董建华毕业回家,残破的手工作坊、散落的陶土,深深触动着他的内心。眼看从小耳濡目染,被父亲董成手把手教会的老手艺正逐渐消失,这让董建华暗下决心,要子承父业。一切从头开始,取土、发酵、拉胚、印花、上釉、烧制……董建华、董建发兄弟俩跟着父亲捡起手艺,并成立了敬天窑火工作室。

走进敬天窑火工作室,只见董建华和父亲董成正忙着拉胚,一团泥巴,在两人的手里可以有千变万化,在旋转的转盘上像被赋予魔法一样。

烧制工艺上,董建华传承了最传统的龙窑柴烧制法,陶器在柴火高温下烧制30小时后浴火重生。同一批土陶、同样的釉色开窑时呈现的花纹、光泽却各不相同,部分还采用了无釉烧制法,即陶器半成品不上釉就进窑烧制,依靠自然落灰成釉和陶土中的天然矿物成色,每个成品均独一无二,这便是传统火窑的迷人之处。

敬天村还有很多古老的龙窑,沿着斜的山坡搭建而成,长的有十多个窑洞。由下往上看就好像是一条龙的龙脊。很多古老的窑址已经废弃,在荒草林间四处散落着年代远近不一的碎瓷片,而其中的一座龙窑,董建华家至今仍在使用。

“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敬天村,这里的土陶制作技艺精湛,土陶作品实用性强,非常吸引我们,所以我们想沿用古法制陶,把技艺传承下去,让土陶技艺重拾繁华。”董建华说,“我要求自己先学好这门技艺,掌握古人的技艺和一些新技术,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跟我们一起来传承这个项目。”

过去,董建华的父辈们大多烧制水缸、米缸、发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的日常生活用品已经被现代工艺所代替,董建华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在器型、设计、实用性上改变传统土陶产品的限制。董建华将目光转向了茶具,他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改良,制作出了大批造型古拙、颜色各异的套壶、单壶、盖碗等茶具。同时,董建华还尝试着开展文创产品制作,其中以瓦猫最为独特。他设计的瓦猫大耳朵、大嘴巴,圆眼睛笑眯眯的,造型憨态可掬,和传统瓦猫大不相同。另外,还有胖乎乎、圆滚滚的独角兽,让人见之心喜,爱不释手。

为了把大理白族土陶制作技艺传承好、发扬好,董建华一有机会就外出学习,创新生产方式,采购新设备。同时积极争取支持,成立了大理土陶制作技艺传习所,向社会大众开放,宣传、教授传统白族土陶制作技艺。

“相关主管部门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我们建起了大理土陶制作技艺传习所,有了这个平台就能更好地传承我们的技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观、体验制作作品。”董建华说,“我们现在也在传习所分了区域,让更多的游客能了解土陶文化,同时也参与到土陶制作中。”

作为大理土陶制作技艺传习所负责人,董建华对传习所的设置颇费心思。在传习所里,董建华将不同的屋子作了不同的功能分区,有成品展览区、制作体验区和专门的烧窑区,最大程度地优化游客体验流程。让游客不仅能够了解土陶制作历史、观看土陶制作流程、参观土陶成品,还能亲手体验制作流程,购买成品带回家使用。如今,传习所里每天都会接待不同的游客前来体验参观,尤其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带着小朋友们在传习所里参观的大理云朵幼儿园老师毕海明说:“孩子们通过玩陶泥体验,对土陶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对历史文化有感性的认识,对传统手工技艺有更好的了解。”

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董建华紧跟市场趋势,打造“非遗+旅游”“非遗+研学”的方式,将“展、产、研、学、售”等多个环节结合起来,不仅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传统民俗,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人气,也助推了非遗融合性发展及非遗社会化参与,让大理土陶制作技艺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敬天窑从窑口到产品设计都有了新的飞跃,瓦猫、酒缸、茶壶、彩绘陶器等越来越多器型的出现,让更多人的目光重新回到拥有悠久历史的土陶上来,堆满陶片瓷片的敬天村窑山也将在像董建华这样的新时代手艺人手上重获荣光。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