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推进“两个革命”开展“学做”活动以来,市民政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市党委相关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坚持党建引领,将“学做”活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落实落细,在保持民政领域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调整优化民政政策供给,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弱项,提高民政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助力乡村振兴。
完善救助体系建设。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社会救助为支撑、急难社会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分层分类的综合救助体系。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作用,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形成社会救助工作合力。继续实施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刚性支出及就业成本核减、低保渐退等政策,并适度拓宽特困人员“无劳动能力”认定条件,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保持过渡期内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
强化动态预警监管。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救助,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因病因灾因疫情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重点人群,全面开展摸排核查,定期派出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家中实地调查走访,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建立市、乡(镇)、村(居)三级监测管理网络,对易返困致困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实现由“人找政策”逐步向“政策找人”转变。截至今年4月,全市新纳入农村低保54户97人,城市低保28户32人,特困供养10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849.1万元,特困供养资金117.9万元,临时救助因病因灾等困难群体40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6万元。开展低收入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加快推进现有社会救助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比对,建立全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
深化服务效能建设。持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工作,利用省政府救助平台、一部手机办低保等方式,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办结时限、精减申请材料,切实提升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质效。 秦亚松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