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2年3月15
星期二 第2043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市疾控中心: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下关街道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市委编办“三力”答好“大理之问”建强机构编制队伍 州企业家协会带领爱心企业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第2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市疾控中心: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2022 年 03 月 15 日 星期二 阅读:25

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中,大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始终秉承“以发展健康事业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力”的理念,扎实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各类传染病防控和监测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奏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大理市疾控中心成立于2002年12月,中心设有14个科室100人,工作人员由白族、回族、苗族等7个民族组成。中心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动党支部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支部领航扬帆、科室各负其责、全员踊跃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新格局。同时,突出教育引导促进和评比激励促进,坚持常态化、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示范科室创建活动,先后有6个科室被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科室”。

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杨思宇说:“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科室,我们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和促进其它科室为各民族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推进的良好氛围。”

工作中,市疾控中心坚持将民族团结与职能任务相结合,在开展疾病防控、筛查、流调采样、应急消杀、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等工作时,同步向群众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政策。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与重大任务相结合,与洱海保护、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有机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让各族群众提高民族团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将民族团结与挂钩帮扶相结合,积极与挂钩村、社区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增进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市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先后6次驰援边境城市瑞丽、芒市、陇川,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援瑞人员多次辗转勐卯、团结、弄岛、卯相、麓川、友谊等少数民族村寨,为傣、景颇、德昂、傈僳等民族进行7轮67496人次核酸检测釆样工作,开展3轮次3373人次疫苗接种工作,为有效做好疫情防控、维护边疆地区和谐稳定作出突出贡献。

大理市有汉、白、彝、回等25个民族,有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市疾控中心着力培养汉、白、彝等多语人才,把医疗知识与民族信仰融会贯通,进一步将民族团结进步的触角延伸到学校、机关、乡村、社区和企业。

市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杨朝凤说:“针对我市各民族风俗习惯、生活习惯的差异,充分发挥中心技术和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和健康教育工作,先后设立了消除疟疾后媒介监测点、登革热媒介技术指导点等,在全市深入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健康知识宣传,全方位为我市各族群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同时不断深化内涵,增强创建成效,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具有自身行业特色的创建体系,展现新时代疾控人的担当。”

在今后的工作中,市疾控中心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改革发展、服务惠民新实践中,在创建中寻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用专业技术能力在苍洱大地上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用贴心周到的服务汇聚民族团结的大爱,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

记者 鲍亚颖 罗晓川 摄影报道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