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遇到事情,总是从好的方面来加以分析并说服自己。有些人则总是持怀疑态度来判断他人行为,就算你做得再好,他还是会吹毛求疵,甚至认为你是别有用心。这种对他人的知觉,常常在反映别人的同时也在反映着自己。这种反映,一方面取决于这个人自身的本性本能,另一方面取决于他人在这个人大脑中形成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后形成的直观感觉。既先入为主,又深刻持久。第一印象好,会给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关键。但初次接触的判断材料非常有限,往往是一些外在的东西,具有一定的欺瞒性。通常情况下,最先到来的信息,总是影响着以后信息的接收与了解。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后来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才需要理性对待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极有可能成为刻板印象,成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知觉标签。比如做学问的人让人想到“文质彬彬”,商人则让人想到“唯利是图”。刻板印象的形成,往往始于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归类,这是一种简单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性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偏差。因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所根据的并非对象本人的事实,往往是出于偏见的合理化。因此,要对他人产生确切、深刻的认识,就不能忽视了人的丰富多样性,并且需要不断地修正头脑中由于刻板印象造成的假象。
一项心理实验中显示,当人们被要求在一堆他们不认识的照片中找出“好人”与“罪犯”时,总表现出按外貌分类的倾向。心理学家鲍达列夫曾向100个人调查他们是怎样理解人的外貌的。其中40人回答,方方的下巴是意志坚强的标志,宽大的前额是智慧的标志,12人认为粗硬的头发表示倔强的性格,40人认为人胖表示心地善良,8人认为肥厚的嘴唇是憨厚朴实的标志。尽管这些生理特征是较为固定的或天生的,但不少人仍认为相由心生,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这种通过“第一印象”由表及里的推断,自然存在偏见的成份。
按照自己的偏好评价他人,在很多招聘面试中时有发生。比如面试官看重学历,在他那里,高学历者一定出众,低学历者铁定稍逊一筹。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诚实和友善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无心之过或是过份紧张,是情有可原的;而如果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油滑和伪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习惯使然或是有意为之,是不可原谅的。
“知人为聪,知己为明。”人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往往一开始就受到自身意识的明显渗入和缠绕,从而出现失真乃至造成错觉。就像月晕一样,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歌德说:“人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这正是对“第一印象”最简单明了的阐述。一个人对他人的生活习惯、衣着打扮看不顺眼,往往会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而看到某人字写得好,也会认为他思路清晰,处事果断,有条不紊。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