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1年11月12
星期五 第1962期

打造苍洱“枫桥” 守护白家“乡愁”

编辑:大理时讯编辑 记者:朱 滢 吴 志 摄影报道 2021 年 11 月 12 日 星期五 阅读:29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最基层的力量,是司法行政的根基。在大理市湾桥镇,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人民调解的和风细雨及时熄灭初显纠纷苗头的火花火苗,以社区矫正的宽严相济以人为本帮扶失足人员回归社会,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种子播撒在乡愁大地上。近日,司法部下发《关于表彰全国模范司法所和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的决定》,湾桥司法所被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荣誉的背后,湾桥司法所有哪些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1月4日,湾桥司法所内一派繁忙景象。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正忙着为群众解答咨询法律问题;在调解室,湾桥司法所所长茶玉龙和工作人员正在和辖区某企业负责人段巍琳倾心交谈。

“今天我们找你,就是想了解一下,向阳溪村张成美的母亲在你那里做工,手不小心被机器碾到了,造成了伤残,作为企业负责人,应不应该做一些适当的赔偿呢?”茶玉龙说。

段巍琳说:“她这个问题是她自己有错在先。”

“那我们也从法律的角度给你做一次普法,作为用工企业,你们应当给她购买相应的工伤保险,企业没有为劳动者购买保险,其实也是有一定的责任,所以要进行赔偿。”茶玉龙说,“你们达成了11万元的赔偿协议,对吧?”

“是的,我在调解的当天,支付了5万元,本来说好半年付清,但是我们3个月就付清了。”段巍琳说。

“那你这边是提前履行了协议,那么你们双方的纠纷已经化解掉了。”茶玉龙说。

湾桥镇向阳溪村和某在辖区某企业干活过程中,不慎造成手部受伤致残,通过申请人民调解,经湾桥司法所调解,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

刚完成这一起回访后,工作人员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湾桥村委会。在那里,司法所工作人员还将进行另一起纠纷的回访工作。

在湾桥镇下湾桥村,居住在一座四合院的8户人家和相邻农户因土地、滴水、共用墙等问题产生了纠纷,一直无法得到解决,邻里之间也变得不再和睦,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糟心。通过湾桥司法所调解,双方达成了协议,握手言和。

下湾桥村村民赵祖豪介绍:“我们这个四合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共有8家人居住。由于邻居在修建房屋时把墙垒到我家的墙上,村委会多次调解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后来我们到湾桥司法所申请调解,调解的结果是要求将阴沟恢复原样,拆除新垒的墙体,另外有2米多的共用巷道,在西边有一堵墙,等于是一墙包两柱,以后修缮房屋以墙的中间各留0.5米 。这次调解得相当圆满,以后不管谁家修缮房屋按调解协议执行就行了。”

看着大家握手言和,茶玉龙高兴地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你们四合院与相邻农户之间的纠纷已经调处了,大家也达成了调解协议,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和睦相处、以和为贵。”

人民调解工作就是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目前,湾桥镇共有143名人民调解员,分别在不同的网格单元。一级为小组调解委员会,完成较简单的矛盾纠纷调处,约占10%的矛盾纠纷;二级为村级调解委员会,完成大量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约占80%左右的矛盾纠纷;三级为镇级调解委员会,联调联处解决全镇范围内重大、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约占10%左右。通过三级联调联处,最终实现“181”的矛盾纠纷处理机制,并形成了一月一排查、一季度一研判、一年一考核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从而实现了矛盾纠纷不上交。2017年以来,湾桥司法所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42件,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6%,连续5年无民间纠纷案件激化转化为刑事案件,无群体性集体上访和恶性刑事案件,累计化解长期缠访、闹访案件37件,实现了辖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除了人民调解工作之外,服务弱势群体、提供咨询援助也是湾桥司法所的重要工作之一。

某劳务公司委派湾桥镇上阳溪村村民杨某等群众到各村委会从事基层走访排查工作,后因劳务公司不履行协议,不支付劳动报酬,杨某等群体共计142人向湾桥司法所申请了法律援助。通过指派律师、申请劳动仲裁,及时化解了劳资纠纷,杨某等142人顺利拿到了劳动报酬,为群众挽回损失21万多元。

为了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湾桥司法所制作了“便民服务牌”摆放在辖区各个村委会,公开司法所的职能和联系电话,使群众第一时间得到帮助。2019年以来,湾桥司法所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9件,受援人数189人,累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68000元。解答各类法律咨询400多人次,在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群众遇到困难首先就会想到司法所。

湾桥司法所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就是通过创新工作机制,率先在自然村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及时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古生自然村。同时,还建立了古生调解室,提供法律咨询、法律顾问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畅通了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天我们来宣传民法典,民法典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们生活中遇到什么法律问题都可以来司法所免费咨询。”看到老人们正坐在村口闲聊,湾桥司法所工作人员张灵拿着宣传资料,用白族话和老人们聊开了。

古生村村民日常通用语言为白族话,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听不懂汉语,司法所工作人员特意用白族话和村民们交流,拉近了法律和村民的距离。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洱海保护、交通安全、民法典宣讲、婚姻家庭、劳动保护、法律援助制度等宣传活动,注重以案释法、辨法析理,增强人民群众依法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打好人民调解与法治宣传“组合拳”。

“湾桥司法所拥有优美的办公环境、高效的后勤保障、精湛的专业队伍,获得了全国模范司法所的荣誉,这份荣誉既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谈到荣誉,茶玉龙说,“在下一步工作中,湾桥司法所将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抓实洱海保护宣传,让群众主动参与到洱海保护中。其次,民法典已经生效,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民法典、掌握民法典,将民法典宣传到普通百姓家中,让老百姓懂法、知法、用法,善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将运用以案释法统筹推进湾桥镇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重点人员的管控,统筹推进群众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把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要求落到实处细处,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真正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舒心。”

采访过程中,记者也了解到,湾桥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以法治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社会治理等为重点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维护湾桥镇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推进全镇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