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1年11月9
星期二 第1959期

大理时讯清碧溪 梅含香雪吐春菲 初冬的雨 入冬有清欢

第4版:清碧溪 PDF原版PDF下载

初冬的雨

□ 作者 毕 侠 2021 年 11 月 09 日 星期二 阅读:43

在江南水乡的细雨中,残缺的荷塘露出寂寞的眼神,路上匆忙的行人不再扭头张望,我站在高高的桥上俯瞰远处参差不齐的楼房,心沿着弄堂的小路飞向遥远的故乡。

那是一个装满故事的小村庄。一条小河守护在她身旁,走进村口就会看到老槐树垂下的目光,树身的裂纹好像二大爷眼角的皱纹一样,夜以继日地倾听着小河流水,见证了小村庄从低矮的土坯房到宽敞明亮的楼房,水泥路代替了满是车辙的泥巴路。二大爷最爱讲故事,他把一生的故事都诉说给了老槐树和树下的人们听。欢快的笑声随着岁月的脚步慢慢远去,北风吹过枝头时,发出呜呜的声音,我猜想那一定是二大爷在老槐树下讲故事飘来的笑声。

久远的记忆中,总有很多人顶着北风,在地里挥舞着镰刀,收获一年里的最后一批果实。被秋霜打过的红薯叶卷了,变得越来越小,这是猪的主粮。红薯秧被割掉后就能看到呼之欲出的红薯了,它用尽全力想顶开围在脖子上的泥土,等待人们把它带走。老牛在父亲的吆喝声中出场,光滑的犁铧翻出了潜伏者,欢快的笑声在老牛的歌声里奔跑。小孩子们全派上了用场,奔跑的红薯微笑着拥抱在一起,或许是兴奋,或许是为了抵御寒冷的侵袭。一堆一堆的红薯慢慢地被分成两拨,一部分被父亲装到板车上拉回家窖藏,还有一部分被红薯推子(一种切割红薯的工具)切成一片片,撒在还没有出苗的麦地里,等待着初冬的阳光把它晒干,可以磨成面粉,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味。

孩子们总喜欢在野外的沟壑边挖个小坑,把地头上的棉柴和玉米杆当做柴火,柴火放在挖好的小坑里,再把红薯放到柴火上,一边取暖,一边望着火堆里的红薯,甚至冒着被烫的风险,不时地伸出手按一下看看有没有烧熟,红薯诱人的香味在空旷的田野里放肆地蔓延,勾引着围在火堆旁的小馋虫们。小伙伴们拿到滚烫的红薯后不停地左右手替换,用嘴巴去吹,吃着冒着白烟的红薯,那种感觉别提多美了。

初冬的故乡,像一个温柔的女子,安静地守着老井,周围的树木早就卸下绿装。结束了一年劳动的大人们,更多的时候喜欢蹲在村口聊天,甚至连吃饭的时候也端着一个粗瓷大碗,拿几个馒头,来到村口聚到一堆。老少爷们儿各自说着自己家的收成,讨论讨论国家大事,还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任由唾沫星子溅出很远。当然,每次二大爷说话的时候,大家都成了听众,二大爷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走南闯北的他,好像无所不知,他平常最爱说的话就是:“我过的桥比你们走过的路都多。”听说他当年被国民党抓了三次壮丁,都成功脱逃了,但是和他一起被抓去的还有他的兄弟,却没能再回来,没人敢提起这事,因为那是二大爷心里的伤。

又到初冬时节,村头那口老井还在,只是干涸了,不再是村里唯一的水源,再也看不到那个扭着屁股挑水的新媳妇;老槐树下落叶枯黄,当年扫树叶烧火的大奶奶也不在了,树叶被雨水打湿,嵌进了泥土,或许是在等待,等待来年春天再跃上枝头。

风夹着雨轻轻地打在脸上,有点凉,大船的汽笛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往事随着波浪翻滚,浪花里藏着淡淡的忧伤……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