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1年10月13
星期三 第1940期

大理时讯时政要闻 3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洱海论坛共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大计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1年第七次集体学习 洱海论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分论坛举行 图片新闻

第1版:时政要闻 PDF原版PDF下载

洱海论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分论坛举行

2021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三 阅读:24

10月9日,2021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分论坛在云南大理举行。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分论坛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会同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共同主办。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协会副会长张小影等出席,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主持论坛。

与会嘉宾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分别就“生态文明的中国叙事”与“多元主体参与生动呈现美丽中国”两个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向国际社会讲述生态文明中国故事的路径与方法,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果。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表示,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一定要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让更多的人树立理念、践之行动。他通过低碳骑行、屋顶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等大量鲜活案例分享,提出生态文明对外传播应在绿色发展观、全球共赢观、全民行动观等引领下,立足科学,确保内容权威可信,同时要把握热点、借势发力,并且树立风格、突出新意,还要有终端视角,从受众角度出发。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认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国家叙事的核心之一,也是全球公共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要注意将传统叙事和当代叙事相结合、个体叙事和集体叙事相结合、事实叙事和理念叙事相结合、科学叙事和人文叙事相结合。要围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突出展示广大公众的获得感,同时在叙事方法上努力创新,积极同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图景。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孟建认为,跨国界、跨政体、跨语言这“三跨”构成了国际传播必须遵循的规律。他提出,要确立我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议题的主体性;要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议题的整体框架;要创设我国生态环境国际传播议题的叙事技巧;要搭建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全媒体矩阵;要设计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立体管道;要实现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有效性;要注重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国际合作。

有了原则与规律遵循,实操层面也有破解之法。万博宣伟中国区总裁李蕾指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要从主体、内容等多方面切入。她建议,既要关注小人物、普通人,也要注重传播饱含中国文化的大精神。要善用数据说话,要善于借助第三方力量共同发声,用万物的故事去体现中国的可爱,用生动的分享方式让世界相信中国的经验,用哲学、理念的高度让中国可敬。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来自公共关系领域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各界人士已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分论坛上,来自政府、媒体、企业、环保社会组织的多方代表进行了多元分享。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单红分享了陕西丰富的生态文明传播实践。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张坤则从媒体的视角进行了阐释。

今年,云南象群北迁引发世界范围广泛关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何祖坤表示,这群可爱的大象,意外成为中国形象宣传片的主角。云南日报集团发挥主场媒体作用,及时释放关键信息,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实现“破圈”传播。通过大批短视频、H5、原创MV、表情包等网络爆款产品,打造“云南是象往的地方”品牌。他表示,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将中国在发展和保护中取得的经验与世界共享,形成惠及全世界的知识体系。

来自环保社会组织的代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则从数字科技助力生态文明全球传播与合作的视角,分享了蔚蓝地图在大数据实践和传播方面的经验。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杨秀萍,怒江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义,以及来自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环保社会组织和媒体的代表参加分论坛。

当天,在其他3个平行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还分别围绕 “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 “‘双碳’目标:企业形象建设新机遇”“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共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大计。

记者 鲍亚颖 张益秋 杨振飞 马 驿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