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1年10月1
星期五 第1936期

心愿树——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连心桥”

□ 本版撰文/作者 朱 滢 吴 志 摄影报道 编辑:大理时讯编辑 2021 年 10 月 01 日 星期五 阅读:22

共享书吧、群众说事室、母婴室、心愿树……走进大理镇五华社区,随处可见便民服务功能室。在这里,居民不仅能享受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体会到党员志愿者的零距离服务,还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近日,记者走进五华社区,看一看社区是如何把为居民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米”,如何真正解决好辖区群众关心关注的热难点问题。

如果说有人能够帮你实现愿望,一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在大理镇五华社区为民服务站门口,有一棵挂满了红色牌子的桂花树格外显眼。“希望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我们这些长期独居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居民杨光兴。”“希望得到好心人捐助的义肢,居民张云光。”“我想要一个多媒体收音机,居民沙立新。”原来,这些红色的牌子,都是社区居民们写下的一些心愿,这棵树叫做心愿树。大家都说,这棵心愿树给五华社区的居民们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五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春霞介绍:“五华社区一些居民群众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他们又不好意思开口说,我们就想到了设置这样一棵心愿树,让他们把自己的困难和愿望写成纸条挂到这棵心愿树上,让到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的在职党员和爱心群众认领这些‘心愿’,为困难群众实现自己的愿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带着社区居民王沛稳写的“希望能住上舒适、安全、温馨的住所”的牌子,记者来到了王沛稳家。今年58岁的王沛稳是一名退休职工,家住大理古城苍坪街,由于女儿患病,孙女年幼,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她的退休工资和家庭低保金维持。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三人长期住在D级危房里。

谈到以前的居住环境,王沛稳哽咽地说:“我们以前的老房子上面下大雨,下面下小雨,到处接着盆盆罐罐,下大雨的晚上根本不敢睡,只能坐在床上,就害怕房子倒下来,社区干部半夜里还会给我们打电话,就怕我们有危险。家里没有卫生间,要出去外面上公厕,我女儿生病,她去上公厕的时候,时间长不回来我都很担心,要到公厕门口等她,她回来了我才放心。”

看着王沛稳一家的居住环境,社区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杨春霞给王沛稳一家带回了大理市危房改造的好政策时,王沛稳却苦于没有资金建盖新房。

“为了修房子,我到处去找亲戚借钱,他们害怕我还不出来,我也理解他们的心情。”王沛稳说:“我家确实困难,借不到钱,房子就盖不了。”

无奈之下,王沛稳又来到了五华社区反映情况。社区干部杨春霞、李雪娟两人商量后,决定以她们的个人名义,为王沛稳担保贷款30万元用于建盖新房。

李雪娟说:“当时大理市的危房改造政策明确,市政府对D级危房补助4万元。社区将王沛稳家列入危房改造对象,但她家只有2万元,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她家的房子盖下来要40到50万元,资金缺口太大。我们也多方面帮助王沛稳一家筹集资金,但还差30多万元。后来,我们以社区的名义找来施工队帮她盖房子,盖好以后不足的30万元,由我和杨春霞帮她担保贷款解决。”

建房过程中,王沛稳和邻居因用地产生纠纷,社区出面协调;建房期间没有地方居住,社区腾出一间会议室,让王沛稳一家暂时居住。房子建好后,在社区的张罗下,空余的房子全部出租,每年能收到4万多元的房租。

住进新房的王沛稳,还时刻惦记着社区干部帮忙贷款的事,所以王沛稳一家三代人挤着住进了新房顶层的阁楼里,剩下的房屋全部出租,租金用于偿还贷款,目前已偿还了近10万元,一家人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王沛稳挂在心愿树上的心愿已经达成了。面对社区干部,王沛稳激动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在解决我们一家三代人居住问题的同时,还可以靠出租房屋有稳定的收入,从来没有想过会过上这样好的日子,这些都跟社区的关心分不开。社区就是我的娘家人,我十分感谢社区。”

在五华社区心愿树上,记者还看到了社区居民马茂华写下的心愿:“我是六排坊5号院居民,5号院大门及墙体存在倒塌风险,我们住户想回家又怕回家,希望社区牵头帮忙解决安全隐患。”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了五华社区六排坊5号院。

马茂华说:“这是个百年老大门,大门倒塌后,两边的土墙随时都有可能倒塌。这个院子里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小学生、幼儿园的小朋友。社区提出来把它拆除,但由于院子里各居民产权情况复杂,商议了很多次都没有结果。最终,还是在社区的努力协调下拆除了,排除了安全隐患,了却了我们的心愿。”

六排坊5号院是个大杂院,里面居住着7户人家,由于户数多,产权不清晰。院外的大门破败倒塌后一直无法进行清理,成为遗留问题。热心的马茂华是一名退休教师,每天都要与妻子马映如一起义务打扫大杂院卫生。为了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土墙堆,马茂华和社区干部一直在想办法。

“平时下雨社区也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帮他们危险排除了,居住的地方安全得到了保障,他们住得也放心了。”李雪娟说,“作为社区干部,就要为老百姓做事情,虽然只是一些小事杂事,但是,我们就要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决他们的烦心事。”

心愿树上,一个又一个心愿清单得以实现,社区成为了居民们的坚强后盾。正是有社区干部的倾情付出,才有了大家的幸福生活。

杨春霞说:“社区居民中条件好的,我们不用操更多的心。我们要操的是更多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居民的心。只要社区干部齐心协力、勇于付出,敢于奉献自己的爱心,就能让那些困难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好,社区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心愿树是五华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连心桥”,更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载体。目前,五华社区已有160多个“心愿”得到了实现,为贫困家庭和困难群众送去了浓浓的关爱。小小心愿树,浓缩了社区的人文关怀,让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一桩桩、一件件的大事小情中得以圆梦。我们坚信,在未来,这里依然会演绎出更多的圆梦故事。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