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1年9月24
星期五 第1931期

喜洲:特色凸显的“中国白族风情第一镇”

编辑:大理时讯编辑 记者:黑浩川 朱 滢 杨 阳 杨振飞 摄影报道 2021 年 09 月 24 日 星期五 阅读:34

青瓦白墙,雕梁画栋,九曲小巷,稻花飘香……喜洲古镇作为“中国白族风情第一镇”,特有的白族文化、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苍山洱海构成了“山海田城”自然文化景观综合体。这里有白族生活的活态体验和白族文化的集中展现,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被老舍称之为“东方剑桥”,是一个让广大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

秋日的大理,阳光明媚,云淡风轻,迎着清晨的阳光,喜洲古镇开始热闹起来。严家大院博物馆是喜洲镇较早开发的旅游景点之一,是集白族民居建筑风格、商帮文化、白族风情于一体的集中展示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栋、照壁回廊原汁原味、古色古香,极具民族特色,堪称是白族民居的建筑艺术。

走进翘角飞檐高大繁复的大门,是“三坊一照壁”的院落,有照壁字画,花木摇曳,令人满目生辉;“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有漏角、天井,四通八达,仿若迷宫;西式风格的别墅洋房,完全采用现代建筑形式,内设地下室、阳台、走廊、落地玻璃窗,四周花木盆景,环境幽雅别致。

严家大院博物馆办公室副主任杨弄潮介绍,严家大院博物馆体现的是白族最经典的“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一进四重院”,还有3号院“四合五天井”和2号院“三坊一照壁”组成的“六合同春”建筑形式,展示给来大理、喜洲旅游的游客,更直观地看到古人的智慧和留下的雕梁画栋的院落。

在喜洲,除了严家大院博物馆之外,还有喜洲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值得关注。从严家大院博物馆出来,穿过四方街大概200多米就到了喜洲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来到小院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院金黄的稻谷,上面有蜻蜓在盘旋,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秋天气息。在艺术馆内的墙上,大概有192种曾经在大理有过种植历史的种子,像瓜果类、蔬菜类的种子都是通过树脂定型之后展出。

喜洲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设计师田飞说:“场馆的建设包括它的外观、格局跟其他农耕馆有所区别。特别是里面的陈设,很少有具体的文字或者图片介绍,更多是一种比较相对抽象的手法来进行表现。”

在喜洲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内,除种之馆外,博物馆还设有秧之馆、秝之馆、稦之馆、穑之馆、稼之馆、稷之馆,系统全面地向广大游客和市民展示大理地区传统的农耕文化,成为喜洲的又一个网红打卡地。

喜洲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店长李华龙说:“喜洲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是大家了解喜洲农耕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点,里面包括了一些传统农业生产工具、装置的陈列,包括生物的再现。”

穿过一条悠长的小巷,来到喜洲古镇蓝续古法体验店喜洲田园店感受大理的手工扎染。虽然这个店暗藏深巷,但是游客总是不请自来。在店里,前来体验白族扎染的游客络绎不绝,店长是扎染技艺传承人,店员则是白族扎染文化的传播者。

蓝续古法体验店喜洲田园店负责人杨秀娟介绍:“我们开设这个体验店就是让大家了解扎染怎么制作,了解从一块白色的布变成蓝白带纹理的图案是怎么做的。当客人亲自体验做出图案以后,大家都感觉物有所值。”

如今,蓝续古法体验店喜洲田园店已经开了4年,不仅让游客体验扎染制作,这里还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点,大家都很喜欢到这里拍照留念。

喜洲古镇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手工艺,通过传统乡土技艺的再开发,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完成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近年来,一大批扎染、泥塑、木雕、甲马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纷纷定居喜洲古镇,为游客打开了非遗技艺体验的“方便之门”。

来到喜洲古镇不可错过的还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漫步在田野间,前面是静逸的洱海,后面是壮美的苍山,数千亩美丽的田园无需雕饰就是绝美的景致。喜洲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天金黄色的油菜花海和秋天黄灿灿的稻田尤其受到游客们的青睐,喜洲古镇的“最美田埂”也成为网红打卡点。

2017年起,大理旅游古镇开发有限公司在喜洲镇流转了3300多亩土地,按照传统的农耕模式,小春种油菜,大春种水稻,意外地收获了田园景观。同时通过农旅结合,举办“开秧节” “稻米丰收节” 等农耕文化活动,推出“喜米”“喜油”等农产品,吸引了广大旅客前来观看、体验。

喜洲镇还依托保存完好的110座古民居建筑群落,重点实施了古建筑、古民居、古院落活化利用,引入社会资本投资、保护和利用的古院落30余院,培育发展了一批特色客栈,以“喜林苑”片区为代表的田园风情网红打卡点,以“喜洲客厅”为代表的传统院落活化利用典范。

同时,喜洲镇以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为引擎,积极探索茶马古道、生态廊道、苍山步道与古镇街区、传统村落、生态田园间的互动承接,做优做强“文化体验、时尚创意、田园养生、红色研学”四大产业板块,全力推进“文旅、商旅、农旅”深度融合,创新旅游业态、创美文创产品、创优旅游品牌,着力打造“看得见苍山、望得见洱海、记得住乡愁、找得到生活”的中国最美田园小镇。

喜洲镇副镇长彭涛介绍,在下一步工作中,喜洲镇将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加强居民参与,研究以房入股、股权众筹等参与方式以及无边际旅游模式,实施“游览免费、体验消费”的形式,建立多元化收益体系,利用景区的多种项目让游客长时间在景区停留,提升喜洲镇特色小镇的吸引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依托“历史文化之美、商帮故里之美、古建街巷之美、田园乡愁之美、白族风情之美”,未来,喜洲的“生活味、白族风、田园情、国际范”将会越来越浓郁,越来越受到游客们的欢迎和喜爱。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