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一提到公厕,首先联想到的就是“脏乱差”。
近年来,我市通过扎实开展全市公厕建设和管理工作,把“厕所革命”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持续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一座座干净整洁、功能齐全的智慧公厕相继建成。
如今的公厕,已经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面貌,变得“高大上”,让群众如厕更方便。
来到阳南大道智慧公厕,只见在公厕入口的正上方,有一个非常醒目的电子显示屏。这块电子显示屏不仅能够显示公厕内的平面图和厕所的分布位置,而且还能够显示厕所内部的蹲位是否正在被使用。同时,智慧公厕能够精确地检测环境当中的氨硫气体、温湿度指数和海拔,并及时上传到监控后台,后台通过测温技术和智能分析,监测统计客流情况后,又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大家能够一目了然。
一直以来,阳南大道上没有公厕,给过往群众带来很多不便。2019年11月,一座外观具有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的公厕在阳南大道上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方便了附近居民,也给到阳南河及生态廊道休闲娱乐的群众提供了便利。
“在智慧公厕的入口处,我们还安装了一个人脸识别出纸机。”阳南大道公厕管理人员李清华介绍,“人站到出纸机前面,经过人脸识别后就会自动出纸。比起以往摆放公用卷纸,这款机器的好处是人脸识别后每间隔一定时间才出一次纸,对纸张不会造成浪费。”
进入智慧公厕内,干净整洁的洗手台映入眼帘,感应水龙头、感应洗手液、垂直式烘手机、香薰、绿色植被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的水龙头、洗手液、烘干机都是感应式的,这种无触碰式的感应技术,在为广大群众提供干净舒适的如厕环境的同时,也让大家使用公厕更加方便。”李清华说,“这一智慧公厕内,还设有第三卫生间,主要是针对行动不方便人群及特殊人群设立的,因为设有无障碍通道,能保证他们上厕所的时候能够正常地进出。”
走进第三卫生间,只见小便池、马桶、洗手池、烘干机等一应俱全,并加装了护栏扶手,有效提升城区公厕功能质量,切实解决特殊人群如厕不方便的问题,使如厕更加方便,更具人性化。
阳南大道智慧公厕除了“颜值”的提升外,其“内涵”更是有了“质”的飞跃。这一厕所自从对市民开放以来,就按照“三无三有”标准进行保洁,即无粪便、无臭味、地面无水渍,有手纸、有洗手液、有香薰。
家住洱滨村的杨化俞是阳南大道智慧公厕的保洁人员,一年多来,她每天起早贪黑,认真承担起公厕保洁任务。 “我们早上6:30上班,晚上9:00下班,平时的工作就是更换厕所用纸和洗手液,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也尽量打扫得干净一点,让大家使用起来方便。”杨化俞一边收拾工具一边说,“也希望大家都要爱护公厕,爱护公共环境卫生。”
家住阳南大道附近的市民张文菊告诉记者,过去,阳南大道上没有公厕,带娃出门之前都要让孩子在家上好厕所,避免尴尬。“之前,这附近没有厕所,很不方便。”张文菊说,“现在盖起这个公厕后就方便多了,又卫生又干净,还不臭。”
修建好的阳南大道智慧公厕,还受到了出租车司机们的欢迎,司机们不仅可以解决内急问题,还能在附近的小广场上休息片刻。
“这里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我们出租车司机到这里上厕所很方便,厕所里也打扫得相当干净。”出租车司机洪师傅对记者说。
出租车司机潘师傅表示:“这个厕所的保洁做得很好,一直打扫得干净卫生,附近停车也比较方便,我们一天差不多来个四五次,而且这里还有个广场也可以休息一下。”
阳南大道智慧公厕在方便出租车司机的同时,也受到了过往群众的好评。“我平时外出走路和上下班都会路过这里,在这个位置修建公厕是为群众着想、为市民服务的好举措。”市民辛先生告诉记者,“这个厕所从软硬件设施到外观及相关配套都建得很好,而且整体建筑风格也体现出了我们的地方民族特色。”
在看完阳南大道智慧公厕后,记者来到了鸡足山路智慧公厕。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附近的公厕?市民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APP来帮忙。在“一部手机游云南”APP上可以查询到附近的公厕,而且能进一步查看公厕的外貌图片和蹲位使用情况,并且在点击地图后还能直接导航路径。
在采访中,市环境卫生管理站副站长赵玺拿出手机向记者演示起来:首先点击“一部手机游云南”APP,然后点击“游玩助手”,再点击“找厕所”,就能看到公厕的外貌图片和蹲位使用情况,绿色的是无人、红色的是有人,最后可以点击“导航”。整个操作过程很便捷,也很贴心、很人性化。
赵玺介绍:“目前,大理市共有900多座公厕的信息都已与‘一部手机游云南’APP相关联,市民通过这一APP就能够查找公厕信息,比如厕位数量、厕位空闲信息,进一步方便市民如厕。”
智慧厕所是智慧城市的产物之一,结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传输、传感器等技术,使传统厕所具备即时感知、准确判断和精确执行的能力,解决了传统厕所服务过程中异味控制、节水节能、人性化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对城市厕所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形象,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高端、舒适的服务。
“目前,我们正在实施43座城市智慧公厕建设。主要是在现有公厕内增加设施设备,比如人流量感应器、厕位有人无人感应器、智能水表和电表、厕内温度监测器、音箱、液晶显示屏等设备,实现自动检测、自动预警功能,并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公厕内部设施设备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节能降耗的目的。”赵玺告诉记者,“智慧公厕建设完成后,将与城管智慧平台联接,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并从任务分配、任务处置、任务反馈到任务办结实现全流程信息化,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目前,我市共有公厕1072座,为提升城市品质,市政府出台了《大理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试行)》,对公厕进行全面提升改造。经过提升改造,所有公厕全部达到三类及以上公厕等级标准,均设置标识标牌,公厕设施设备完好、卫生干净。同时,为保证各项规范管理落到实处,实时掌握公厕动态信息,我市1072座公厕信息全部录入“公厕动态管理系统”,建立辖区内公厕“一厕一档”数据库,实现了通过GIS一张图就能直观看到大理市所有公厕具体位置及公厕详细信息,实时掌握全市公厕信息,便于全市公厕统筹管理工作开展,服务好广大市民,同时提升城市品质。
通过公厕提升改造和新建,目前,我市公厕已达到“数量充足、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卫生干净”的相关要求。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也了解到,有些市民还存在不爱惜、不爱护公厕设施的现象。在此,希望广大市民都能够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不要人为地去破坏公厕设施,做到人人使用、人人爱护,让我们的城市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