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是生而为人的乐趣。但不同的人对自然之书的品读,却是大相径庭的。有人读出了哲理,有人读出了情怀,有人读出了惬意,有人读出了物竞天择的残酷,有人读出了生命轮回的滋味……
那么,在名家笔下,丰富的自然之书,到底有怎样一番气象?
1845年春天,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湖畔建起一座木屋,过起了自耕自食、自给自足的生活。也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心中眼中的大自然,是那么宁静、清新、恬淡,而且充满智慧。他开始了他的描述,或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或透彻精辟,给人启迪和顿悟,让心灵不知不觉间融合在自然情景中,得到净化,得以升华。
纷扰的尘世,我们渴望寻得宁静,渴望倾听自然的声音,渴望给心灵找到安稳的归宿。面对现代文明的侵袭,有多少人深深怀念曾经广布的人间天堂啊!那些清澈的河流、静默的繁星、温润的雏菊。好在,有梭罗这样舍掉舒适、忘情自然的人,在《瓦尔登湖》一书中,为我们留下了可资咀嚼,可资回味,缘于大自然的美好和情怀。
梭罗另有一本书叫《种子的信念》,在他逝世150余年后才得以出版。这部著作,在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前所未有的桥梁,以人文主义的悲悯关怀,以科学求实的严谨周密,表现了森林中万千生命的尊严、不懈伸展的高度;探求了自然的丰满,以及富饶的生命与自然的相互关联。那种内在的娴静与飘逸,足以让心怀美好的人,陷入平和、稚气、慢节奏、没有算计的美梦之中。
梭罗的书,以“简单些,再简单些”的生活态度,让人类心灵回复自然之原,感动于每一天与自然相伴的生活,经历并感受缘于灵魂的幸福震颤。
巴勒斯,一位地地道道的乡野栖居者,他对自然的热爱,与他从小生长于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中有关。正因如此,他的作品才时时处处透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尽管他也曾离开家乡,当过教师、专栏作家、演讲经纪人、政府职员,可真正令他倾心如一的事业是:体验自然,书写自然。
36岁那年,他辞去工作,只身到哈德逊河西岸购置了一个果园农场,并在那里亲手修建了一间“河畔小屋”,两年后又在两英里之距的山间建盖了一间“山间石屋”。此后,在人生的最后48年间,他几乎都是在这两间乡野小屋中度过的。他始终自由自在地过着农夫与作家的双重生活,用锄头和笔在土地和白纸上书写着他的心愿。他的著作以关注鸟类、描述自然和记录乡野生活为主。比如他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醒来的森林》,让我们享受到鸟语花香和大自然的清新优美,还有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给了我们一个明晰的对待大自然的生活态度。
而生物学家兼作家的威尔逊博士,在一本书叫《生命的未来》的科普读物中,准确而又激情地讲述了世界上许许多多珍稀物种消失的故事,文笔优美,融科学、人文与艺术于一体,展示了全球生物的多样性,和它们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它们被低估、被忽视的潜在危机。这部深情关怀之作,是一本保护地球,保护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所有生物的行动指南。
可以说,自然之书的妙趣横生、妙不可言,足以放松我们的心境,让我们在清新的空气里,看着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听着鸟语莺啼、泉流淙淙。一旦沉醉在自然之书中,你会顿觉生活是如此安逸和美丽。
在自然环境里,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恬静与安适,接受自然的洗礼和抚慰,安顿烦躁杂乱、疲惫枯竭的心灵,这是人类固有的本能。作为自然进化历程中最复杂最高级的生命形式,人类可以感受自然,了解自然,品读自然,但没有权力役使自然。应该说,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历史责任,一是善待,二是眷顾,再则是保持世界的丰富与完整。惟有如此,人类才能在和谐的发展进程中,得享大自然丰厚的吐纳和赐予。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