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1年3月30
星期二 第1812期

大理时讯深读 中流击水久为功 接续奋斗正当时

第3版:深读 PDF原版PDF下载

中流击水久为功 接续奋斗正当时

2021 年 03 月 30 日 星期二 阅读:20

滇西重镇大理,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担负着重大使命、发挥着重大作用。

昨日召开的省委、省政府大理现场办公会,是继昆明之后,全省16个州市现场办公会的第二站。会议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和路径。参会的大理州领导干部深切感受到省委、省政府所寄予的厚望,既感到了重任在肩,又充满信心,纷纷表示要在新时代更高起点上继续奋斗,为实现全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发努力。

谋路径

重塑大理旅游新优势

苍山洱海的秀美风光享誉全球,无论是资源禀赋还是产业发展基础,大理都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当前,中高端旅游服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就需要从全产业链重塑大理旅游新优势。

高水平制定国际旅游名城规划。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团队共同研讨与制定规划,明晰国际旅游名城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大理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大理如何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大理如何通过建国际旅游名城来走向世界。

加快建设一批世界级文旅项目。例如,加快推进“一带三道”(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带、环洱海生态廊道、环苍山国家步道和茶马古道)康旅项目建设,高水平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步行道和骑行系统,注重沿线小景点和微景观打造,适度布局小型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体验馆等,丰富文化内涵;组织举办好中国舞蹈节·大理舞蹈季、大理国际影会、国际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活动,推出影视旅游、户外运动等体验性、互动性强的业态产品,进一步提升大理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好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喜洲古镇等知名文化IP,深入挖掘在地文化,策划推出一批演艺活动。

建设国际化旅游基础设施。围绕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的交通枢纽,加快全州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和“互联互通”、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大理机场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连接主要旅游城镇、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的道路通达条件,实现多种交通接驳方式无缝对接等。加快五星级酒店落地、半山酒店及高端民宿建设和管理。加快高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面提升剑川沙溪石宝山、漾濞石门关、宾川鸡足山等高A级景区软硬件水平,加快传统景区转型升级。

按照国际旅游名城的要求,全面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旅游智能化,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高效处置游客投诉,在旅游大巴和景区等区域全覆盖宣传“30天无理由退货”,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用智能化技术手段,监管好游客投诉较多的领域,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整治。实行最严格的管理机制,实现最佳旅游体验,建设美丽大理。

打造世界级绿色食品产业

绿色食品是一片“蓝海”,当前正值“窗口期”,要努力抓住机遇,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

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绿色食品名牌产品。大理花卉、漾濞和永平核桃、宾川水果、弥渡和祥云蔬菜、巍山肉牛、南涧茶叶、洱源梅果、剑川中药材、鹤庆奶业等,要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加快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响当当的名牌产品。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产业园。保健食品在世界范围内正方兴未艾,从普通食品变为保健食品,价格提升空间很大。大理州资源丰富,要在几个县聚焦几个名牌产品,建设产业园,引进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持之以恒发展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

建设一批世界级田园综合体、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在田园风光最优美、民族风情最浓郁的地方开发农旅融合、乡村休闲等产品业态,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园。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再叠加旅游,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顺应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趋势

跨入“十四五”,大理州要顺应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紧紧围绕自身定位,谋划产业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

积极参与世界一流“中国铝谷”建设。依托中国长城(云南)信创制造基地项目,加强与科技头部企业合作,联合国内知名软硬件厂商,集聚发展基础硬件信创制造产业,打造一批“5G+”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建好云南省信创(大理)产业园。大力发展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产业。发挥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开发药食两用产品,培育保健食品,快速发展植物提取物产品,健全产业链条,打造全省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创新样板。加快重点工业园区优化升级。

实行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治理

苍山洱海是一体共生的,要实行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治理,重点实施十大工程。

对生态资源立即开展系统调查。全面系统调查自然地理环境、生物资源本底、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威胁因素,摸清生物多样性现状,做到胸中有数。

尽快划定苍山洱海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划定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实施分类管理,加强用途管制,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严格实行空间管控。

提升森林生态质量。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在洱海东岸石漠化及北部造林困难地区,按照“宜造则造,宜封则封,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封山育林、森林抚育、人工造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增强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促进流域森林生态质量提升。

实施河流生态修复。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对永安江、罗时江等主要河流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对河滨植被及河口湿地进行修复,实施清水疏导及重点沟渠生态治理,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实现河道生态化、河堤景观化、区域景区化,逐步实现美丽河湖的目标。

修复水生态系统。实施关键生物类群恢复与危害物种防控,恢复重建清水功能水生植物关键类群,对特有土著水生动植物进行恢复;开展重点湖湾底泥疏浚试点,实施湖滨带及重点湖湾内源污染清除与底质生境改善;开展水生态系统监测与健康评估试点,推进湖内生态调控,提升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建设连片互通湿地系统。以“北三江”片区为重点,系统连片恢复湖滨湿地、库塘湿地,通过连通湿地水系,优化库塘湿地格局和生物群落结构,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建成湿地系统污染削减效率,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继续实施30万亩有机农田建设,调整修复沟渠灌溉体系,全流域建成高标准农田;推广水稻、蚕豆、油菜等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绿色生态化种植,建设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区。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开展苍山综合科学考察,全面提升苍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建立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与模式标本产地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天空地”一体化全面监测感知系统,促进苍山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城乡统供水工程,取缔无序取水,规范生产生活用水管理;建设桃源水库-洱海补水工程,增加入湖水量;实施鲁地拉提水工程,减少外流域对洱海水资源依赖;实施洱海大型灌区工程,实现农业灌溉节水减排;实施农田尾水生态化蓄积与循环提灌工程,实现农田退水循环利用。

优化人口、产业布局。围绕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示范样板,优化城市布局,科学做好流域内产业和人口“减法”,推动大(理)祥(云)巍(山)一体化发展,把大理市建成“美丽湖区、公园城市”,把祥云县建成产业中心城市,巍山县要积极承接洱海流域人口和产业转移,打造山水田园的科创新城、文旅新城。

谈打算

大理州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舒进:

这次现场会,让我有种“坐不住、等不得”的紧迫感。在会议提出的发展定位中,我感触较深的是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大理州将以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规划好“绿色食品牌”打造的路径,围绕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振兴示范园的标准和要求,打造世界一流的乡村振兴示范园和世界级的田园综合体。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薇:

省委、省政府对大理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大理州文旅局将立即行动,加快规划设计,加强对品牌的建设、基础设施的提升,从整体上完善管理体制,推进旅游智能化建设。同时,推动“一带三道”国际品牌和漫步苍洱等项目建设,推进国际旅游名城建设,真正体现国际化、特色化、智慧化的功能。

大理州政府副秘书长、州数字经济办主任寸力:

大理州正按照“定路线、谋发展、建智库、打基础、强应用、赋数能”的思路,各市(县)一体化、一条心、一条线,推动全州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建智库方面,已在数字经济领域聘请了国内60多名专家教授,建立了专家库,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数字大理建设工作。目前,科大讯飞语音研究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电商研究院已落户云南(大理)信创产业园区。

祥云县县长黑尚锋:

祥云县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建成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物流中心枢纽,以百万人口规模、千亿经济总量为目标,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祥云县将坚持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影响力、带动力、辐射力,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打造宜居宜业的祥云城,向国际化和高端化迈进。

宾川县县长高云磊:

“十四五”期间,宾川县将以构建“一廊双核”驱动发展格局为重点,打造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和重要增长极,持之以恒推动世界一流“三张牌”在宾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做强做优文旅和特色农业,着力构建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绿色安全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

云南日报记者 唐 薇 秦蒙琳 黄兴能 实习生 张淑婷

(转载自3月27日《云南日报》)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