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打赢洱海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巩固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以绿色发展为基础、有机发展为方向,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
当春日的阳光照耀苍洱大地,大理旅游古镇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上,10多厘米高的油菜苗在享受着“日光浴”,叶片上晶莹的露珠随风轻轻摆动,生意盎然。
“十三五”期间,为打好“洱海保卫战”,大理旅游古镇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延续喜洲的传统农耕方式,通过自建覆盖全域的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配合龙湖湿地对于农田末端水源的净化,极大降低了面源污染,尽最大可能保持农作物的有机化和绿色化。同时农旅结合,通过举办“开秧节”“稻米丰收节” 等农耕文化活动,推出“喜米”“喜油”等农产品,开设稼穑集等喜洲农耕文化艺术馆等一系列举措,吸引广大旅客前来游览、体验。
大理旅游古镇开发有限公司喜洲田园分公司负责人段玉峰说:“3000亩稻田成为游客的打卡地,突出了社会效益和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大方向,继续保持生态有机农业,保持生态有机的种植方式,打造属于喜洲的‘绿色食品牌’,为喜洲旅游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十三五”期间,我市高度重视“绿色食品牌”打造工作,在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申报认证。2019年,大理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累计111个,比2015年增加51个。
在大理银桥绿色食品园区内,由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的“下关沱茶3万吨精制茶扩建(技改)项目”开始陆续投入生产。近年来,下关沱茶公司紧紧抓牢打造“绿色食品牌”这一契机,分别于2019年、2020年在我省多个州、市认证了5万多亩的绿色食品基地,为“百年沱茶”延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褚九云说,下关沱茶公司绿色食品的产量由“十二五”期间的30%发展到目前在总产业的比例达60%,在全省名列前茅。
同时,我市借助产品展销会和推介会等平台,促进“绿色食品牌”产业招商引资。大理特色生态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下关沱茶”“欧亚牛奶”“来思尔酸奶”等企业品牌市场空间不断拓展。
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万平介绍,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三五”期间,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工业产值从2016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亿多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期间,公司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企业”等荣誉称号。
通过努力,我市的农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29.2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4.76亿元,年平均递增4.39%;农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7.0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3.60亿元,年平均递增5.7%。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12150元增长到2019年的17468元,年平均递增9.5%,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市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保护洱海为前提,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绿色发展为目标,以高效利用资源、治理环境问题、保护修复生态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市场导向,着力创新农业绿色发展集成技术,着力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
记 者 黑浩川 杨振飞
实习生 杨 露 摄影报道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