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新发展理念破除老观念,用改革创新增强新动能,用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的要求,找准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新交点,搭建文化和旅游业转型升级新平台,培育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新动能,拓展特色文化和旅游业新空间,打造文化和旅游业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文化和旅游产业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诗和远方”交相辉映描绘发展新画卷,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助力。
一、解放思想“转型篇”
(一)发展理念从“规范化”向“标准化”转型升级。紧盯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态势,加快旅游产业与国内市场接轨步伐。立足大理实际,制定和完善旅游产品业态、旅游要素设施、旅游公共服务、产业运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领域的行业标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98个乡村旅游、产业调整和生态经济等特色美丽乡村示范村。以“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为依托,建立大理市“规范指数、品质指数+体验指数”评价体系,对全市平台上线3580户涉旅经营企业实施动态评价管理、经营全程监督、综合服务评价、结果全面应用。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全市122座旅游厕所已达到国家A级旅游厕所等级。
(二)环境优化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升级。以打造品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国际水平的大理古城特色小镇、全国一流的喜洲特色小镇、全省一流的双廊特色小镇。建成双廊镇双廊村、大理镇龙龛龙下登村、湾桥镇古生村、喜洲镇喜洲村等民族旅游特色村。大理市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金梭岛荣获全国“最美田园”称号。加快推进大瑞、大临铁路和昆楚大高速(复线)、大攀高速公路建设。大力发展景区直通车,强化旅游客运、城乡公交对旅游景区(点)的服务保障功能,推进交通等旅游休闲设施建设。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半山酒店”项目建设工作,努力把精品“自驾游”培育成为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一部手机游云南”的重点产品。
(三)市场产品从“品牌型”向“智慧型”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特色小镇、智慧旅游企业。积极推进智慧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旅游与其他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和重点部位、环境实时监测。依托“智慧大理”“来大理网”和“一部手机游云南”打造数字化旅游服务平台,构建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和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旅游智慧化设施,逐步实现导览解说智慧旅游一体化服务,为游客提供旅游全程智能化服务,实现旅游要素和游客利用信息化手段的“面对面”沟通。鼓励市域旅游企业深化与腾讯、飞猪、去哪儿、携程等大型在线旅游电商平台的合作,推进移动支付在全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利用“一部手机游云南”投诉平台,不断提高旅游监管决策科学化、监管措施精准化、监管服务便民化和市场整治常态化水平。
(四)产业布局从“点线+”向“文旅+”转型升级。以天天“三月街”等节庆民俗活动,打造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发展海西田园风光游、历史文化民俗游、民宿客栈特色游等精品线路。金梭岛村成功申报为全国“最美渔村”,大理古城“洋人街”和“大理风光一日游”列入国家旅游局推荐精品旅游线,生态大理魅力进一步彰显。引导发展喜洲白族服饰、扎染和蝴蝶制品,上关乳扇,挖色刺绣和糕点,银桥绣花鞋,大理和银桥的大理石画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产品,成立一批特色民族传统工艺示范村,带动民族传统工艺振兴,形成一产连二产接三产的链条式融合发展产业结构。
(五)监管模式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升级。持续抓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进一步健全完善“1+3+N+l”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划分7大片区落实联席会议和信息通报制度,明确53个涉旅部门监管责任清单。成立下关、大理、喜洲、双廊4个片区执法中队,对旅游投诉实施“网格化”管理。2019年,累计办理各类涉旅执法案件1516件,罚款共计312.68万元。组建客栈协会、旅游购物退换货监理中心等行业自律组织,实现了政府行业管理与协会行业自律“双轮驱动”。旅游购物退(换)货监理中心共受理退货1834起,退货金额1933万元。全面推行税控系统,安装税控系统21964户,P0S机(移动智能终端)3200台,确保“以票控税”发挥作用,实现“应收尽收”的目标。
二、敢想敢干“发展篇”
大理市坚持“生态文明为本、历史文化为魂”的发展思路,突出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大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着力实施旅游革命“九大工程”,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利用“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积极宣传推广旅游产业品牌,打造“旅游+”融合发展矩阵,擦亮“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名片,着力推动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跨越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一)理念融合扩大聚合效应。积极贯彻落实“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工作思路,秉承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合而共生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推动全域旅游和“旅游革命”九大工程持续深入开展。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加快推进周保中将军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2019年,大理市入选中国旅游百强县市。
(二)职能融合扩大互补效应。全市文旅行业系统从思想深处和顶层设计上夯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根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融合”“真融合”,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持续深入。按照省、州要求积极推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2019年,市图书馆年接待读者3万多人次;外借书刊 2万多册。8058人关注数字图书馆平台及资源。市博物馆年接待观众177万人次。
(三)产业融合扩大叠加效应。以历史为主线、民族为特色、文化为灵魂、景点景区为支撑,丰富“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内容。将省级文保单位蒋公祠打造为云南省第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严家大院打造成严家大院博物馆。2019年,大理古城上榜首届“小镇美学榜样”。下步,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太和城考古遗址公园、杨丽萍大剧院等文旅项目建设。
(四)市场融合扩大反馈效应。把“生态文明为本、历史文化为魂”理念贯穿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结合洱海保护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绿色产业。实施智慧旅游项目建设,着力发展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特色小镇。重点打造“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开展网上预订、移动支付、景区地图导览、自助式导游等智慧旅游一体化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多方面的服务需求。双廊镇双廊村、大建旁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生态大理魅力进一步彰显。
(五)服务融合扩大阶梯效应。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推进大理镇、喜洲镇、双廊镇等特色小镇项目和洱海生态廊道建设任务。建立“规范指数、品质指数+体验指数”评价体系,对大理市“一机游”平台上线3580户涉旅经营企业实施动态评价管理、经营全程监督、综合服务评价、结果全面应用。持续抓好平安文化市场、平安景区、文明旅游等工作。
(六)交流融合扩大互动效应。以天天“三月街”等节庆民俗活动,打造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文化旅游项目。2019年,全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达17亿元。利用非遗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北京依文集团深度合作开发“深山集市”项目,持续推动大理市传统工艺产业培育不断发展壮大。擦亮“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名片,扩大苍山洱海、生态文化、温泉休疗文旅品牌影响力,着力推动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跨越发展。
三、跨越之路“擘画篇”
(一)深化机制创新,进一步释放体制改革政策红利。充分发挥旅游度假区前沿阵地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度假区对全市旅游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借鉴大理旅游集团在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市场融资等方面的经验,推动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深化景区门票价格改革,推动景区实现连锁化经营、品牌化管理、个性化服务和特色化发展。
(二)坚持统筹谋划,进一步优化完善文旅基础设施。启动编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太和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任务,高标准高品质建设“半山酒店”,努力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区,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推动大理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时代。
(三)加强系统对接,进一步丰富旅游融合发展内容。借助“昆大”“大丽”“大渝”高铁沿线积极开展国内外宣传营销活动,大力宣传苍山洱海等文旅品牌。不断丰富“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互联网”“旅游+电商”“旅游+手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电竞”等产业融合发展内容。强化宣传推广,拓展旅游市场客源范围。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扩大市场影响力。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