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现代化的标志,城市化水平直接反映和影响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对于凤仪镇的党员干部而言,我们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以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敢想敢干再出发”活动为契机,唱响“牢记嘱托、奋进大理”主旋律,坚守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充分认识城市化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全力推进凤仪城市化进程,把凤仪片区打造成为大理市第三城区。
一、规划先行,引领科学开发建设
随着凤仪镇经济社会发展,辖区城市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根据凤仪在大理市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应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凤鸣老城区改造与石龙新区建设的衔接与融合,立足整体、着眼长远。
明确城市发展模式。综合考察各方面因素,凤仪的城市化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园区发展(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为龙头,以新型产业集聚为基础,以增强市场辐射力为着眼点,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以点线面的加速度推进方式为特征的从乡镇迈向城市的一种模式。
架构城市发展蓝图。根据《凤仪片区城市分区规划》,凤仪片区规划为三大功能区,即工业区、仓储物流区和居住区,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工业区规划布局在凤仪平坝北部,波罗江以东,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仓储物流区规划布局在凤仪平坝南部,依托铁路货运站和规划铁路编组站,以及关凤公路、楚大公路和规划中大丽高速公路发展,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居住区规划布局在凤仪平坝北部,波罗江以西,依托凤鸣老城区发展,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15万人。
处理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对凤鸣老城区,立足提升改造;对石龙新区,着眼筹划发展,同时统筹谋划新老城区的同步发展、有机融合与衔接。凤鸣老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石龙新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按照《凤鸣石龙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架构起“一江四轴”的布局形态。即“波罗江”(居民日常生活、游憩的重要场所)、“历史文化轴”(由凤翥山、文庙形成历史轴线,凤仪卫生院搬迁后并入文庙,建设凤仪文化中心)、“行政办公区发展轴”(沿规划40米宽道路西段发展)、 “商贸中心区发展轴”(沿金穗路西段发展)、“生活发展轴”(沿兴凤路发展)。
二、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的首要条件和外化标志,也是加速工业发展的硬环境。城市形象的提升,首先依赖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凤仪要树立“争上力、借外力、挖内力”的指导思想,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大理市第三城区形象。
加强老城区提升改造。对凤仪老城区的形象塑造,应着重放在改造提升的相关工作上。凤仪镇整合资金,实施了波罗江综合治理项目和凤鸣城区路网改造、绿化、亮化及“三路”雨污分流管道铺设、强弱电入地工程,通过全方位、大规模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实施,凤鸣城区的城市环境、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第三城区建设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对老城区巷道、商铺的治理力度,实现老城区新面貌。
加快城市新区开发。按照凤仪城市规划,石龙新区的开发建设,直接关系到大理市第三城区架构的形成和整体形象的塑造。对新区的开发建设,应借助大理州医院凤仪分院落户开办、客运中心项目建设等契机,加快周边地块的利用。同时结合征地回返安置工作的推进,引导涉及村组从集体产业开发建设的长远性考虑,使集体产业项目建设规划服从于新区总体规划。
营造文明和谐氛围。城市形象的提升不仅取决于硬件设施的改善,更取决于软环境的打造。为此,在加大投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城市良好氛围的营造,加强凤仪城管分局的管理体制、人员配置、工作机制等方面工作,主动、积极地改善城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打造一个文明、整洁、有序、和谐的城市人文环境。
三、以人为本,加快农民市民化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在物质上的表现,更应该是一种传统生活结构的破除和现代生活方式的重构过程。其中,农民市民化就是这一过程的重要方面。
积极引导观念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不断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的变革,而社会的变革必然带来观念的转变。正如斯大林所说:“社会生活是思想的泉源,因此社会生活是社会意识藉以建立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不应忽视精神的力量,通过宣传教育,对转变农民观念有着积极作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其思想观念往往能适应或超前于社会的发展,这是已被许多事实证明了的普遍状况。因此,在转变农民观念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教育的作用,要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思想文化等方面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等方式,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加强职业培训教育。工业发展、企业用工,使一批农民的身份转化成为农民工,面对新职业、新岗位,首先必须具备与之适应的职业技能。因此,政府职能部门要超前谋划、未雨绸缪,制定并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加大职业培训和教育,提升劳动者素质。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的开放度和包容度,拓展他们的社会参与途径。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从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入手,突出抓好城区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坚决整治脏、乱、差等问题,打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城区环境。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强硬措施,强势推进人文素质的提升。比如结合凤仪传统赶集日以路为市、乱摆摊点的不良习俗,就要采取强硬手段,划定区域,规范农民的市场交易行为,以制度规范人的行为,用制度引导人的素质提升。
四、以城带乡,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我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执行严格的城乡分割制度,奉行“先城市后农村”“先工业后农业”的发展思路,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根本上的尚未改变,致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形成了农村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在凤仪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如何通过“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战略的推行,不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以完善的城市设施服务于民众。城市设施、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不仅使市民受益,同时也给辖区农民带来各种便利。凤仪正从一个原本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向大理市第三城区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商贸、交通、住宿等各种城市功能得到开发,市场不断完善,为辖区农民的农产品销售、购物、休闲、出行等各种活动带来了极大便利,而且各种成本普遍降低。因此,要在结合凤仪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城市服务领域,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服务效益,真正使城市化造福于广大农民。
从根本上扶持农民增收致富。凤仪镇80%以上居民属于农业人口,这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农民的生产发展、增收致富问题必将长期成为凤仪镇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在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财力不断殷实,就要回过头来,研究和统筹“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战略部署。立足凤仪实际,应该从引导产业开发,资金、技术扶持等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此外,还应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提升农民素质,帮助创业就业。
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惠民工程,对改变农村面貌、优化生态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健康长远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凤仪的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发展。因此,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大好时机,积极整合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农业产业,把农村从现有水平引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发展局面。
扎实做好当下重点工作。针对凤仪农村实际,借鉴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功经验,一是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水平,相信科学、依靠科学,运用高科技良种和耕作技术,提高粮食及农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要鼓励、扶持农民积极投入,对农副产品进行简单加工和人性化、个性化包装,延伸农副产品的产业链和价格链。三是要引入涉农性龙头企业,以“农户+基地+企业”等多种方式,走稳农业产业化路子,扩大农民就业,实现农村富裕。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必须抓实培育新型农民工作,充分激发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领导者、组织者、协调者的地位和作用,形成政府与农民良性互动机制,推动凤仪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城乡一体化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