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乡下去,夜岚初起,晚风渐凉,远方峰峦如黛,四周虫声一片。路两旁,居家的灯火,一闪再闪、次第亮起。孩童顽劣的叫声,穿行在薄凉的空气中,让人心头温暖。
有灯,就有人。这个时候,多少人家正在准备晚膳。布衣蔬食、干柴细火,檐间炊烟缥缈,屋内香气游走。荷锄归来的老者,远望自家灯火,步履从容。守家的老狗视力极好,看见主人归来,远远地前去迎接。
有灯,就有人。我所居的小城,万家灯火,是千万副表情。家对面的楼上,住着一位高三的学子。夜半时分,依然挑灯战斗;晨光初醒,他低头学习的身影又映在窗玻璃上。
街上的灯火,凡俗的生活,真实的影像。每天约摸三四点钟,送肉的、贩鱼的、烤烧饼的、包饺子的、打豆腐的、批发蔬菜的,小民生计自为谋,灯光之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偶有说话声,咕咕叽叽,声音压抑,怕影响生意。
我住的这条街,有一位作家、一位广告设计师、还有位裁缝,他们睡得都很晚。别人家的灯光都黯淡下去,他们三家的灯还亮着。
古诗里的灯火,是一个个分镜头。“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大河如墨、小船如叶,微微一粒渔火,淡于天水之间。须发皆白的渔翁,垂钓着未知;乡间茅舍里,年迈的母亲正在为远行的儿子缝补衣裳,担心儿子远行是否顺利……读古诗,就是读古时的生活,读古时的灯火,就是看一部部古代人生活的纪录片。
在小城,落雨的夜晚,灯火会有潮气。下了班,三五个好友往小馆子里一坐,一壶老酒,谈天说地,不想回家。像这样的小馆子,小城有许多。店老板大都憨厚朴实,久而久之,与食客们成为朋友。
一次我出城远足,在深山中迷路,手机又没信号,夜晚来临,恐怖寸寸逼近。好在此时,远处丛林间有灯火亮起,我朝着灯火的方向走去,终于找到了投宿的人家。
小城的规矩,正月十五晚上要去祖先坟前点一盏灯。这一夜,天上明月高悬,地上灯火片片。
小城坊间说,人的肩膀上有两盏灯,一边一盏。人若做了亏心事,肩膀上的灯会灭掉。有人问我信不信,我未置可否,含笑不语。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