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7日
星期日 阴转晴
普陀小岛
走到海印村中心的湖边,普陀小岛近在眼前了,我甚至已经清楚地看到了绿树遮掩下的观音阁以及一楼大殿里供奉的大肚弥勒。但置身小岛之前,我却还有许多莫名的担忧。鸟儿带来了欢乐和商机,渐渐地也就成了海印村的名片,或许过不了多少年,即使是常年居住在大理的当地人,都有可能把海印渔村和普陀小岛的渊源历史以及我们引以为豪的洱海文化全盘遗忘。
远远看去,用乱石堆垒但极为齐整的小岛在四周砌上规整的石栏,我可以在此照上一张清晰的照片,蓝天白云、碧水悠悠、绿树古阁、坝子远山……所有大理和洱海的一切美丽,似乎就此全都纳入其中。“石怪岛奇烟波绕,山苍海碧水云居。”这是一对歌颂小普陀的旧联,我想用在此时,实在是一种再美妙不过的解答。
我最终是通过一条小渔船来到岛上的。当然现在的渔船已经不能再用来捕鱼,却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旅游交通工具。岛和陆地,用一条大约一百米长的绳索接通,由一对看似夫妻的老人拉着绳索来回摆渡。水边游览拍照的人不少,但上岛的却不多,每次也就载上五六个人。两位老人分居船头船尾,用手拉绳,船便借助手工拉力来到岛上。老大妈架着把伞遮太阳,空闲中还点了一支纸烟。我用白族话和她攀谈上了。其实一趟来回,前后也就五六分钟,但我却从她口里知道,海印村如今的4000多人口,差不多一半的人是靠这个小岛养活的。村里没有一分田地,但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海印村拥有整个洱海之中最主要的运输船队,村民们都从事捕鱼和水上运输业。解放初期,海印村民还曾被划归为国家专业渔队,享受国家粮待遇,并作为国家船队进行航运运营。而今为了保护洱海,洱海常年封湖禁渔,全体村民每人每月可以从政府那里享受200元的生活补贴。去年开渔一个月,所以就享受了11个月的补贴。我问大妈不是无限期禁渔了吗?怎么还可以捕鱼了?大妈说当然可以,而且开渔时间,政府还贴出公告,鼓励村民专门捕洱海中的西太公鱼和银鱼。这些外来鱼种,繁殖得太快,一年一生,捕不及时,腐烂的尸体就迅速成为水体污染的元凶。大妈还说当年拉大网,其实也是有益于水体保护的大事,那时几百米长的大网,能把水底的淤泥杂质一并拉上岸来……
常言说:渔人捕鱼,网网底下有余生。但我想这依旧还是一个节制与限度的问题。可大妈叹惜的是,如今许多领政府补贴的渔民都已不再捕鱼,开店、做买卖、建客栈,哪一项都比捕鱼来钱快,而且风险更小,用不着每天早起晚归泡在湖里。但只怕多年以后,洱海之中,就再无人可以浪里百跳、出入波涛了。
在大理,抽烟被看作是一种高贵的嗜好,而女人抽烟,或是能有男人的干劲和气量,或者就是从骨子里拥有一种看淡生死、人生无惑的思维哲学。我相信当年的大妈,在这洱海之上肯定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生死记忆。
步上小岛,心里便充满了一腔虔诚。我相信这地方的灵应,同时来源于洱海沿岸居民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之心。从古至今,沿岸居民始终笃信佛法,无论耕种、安居,还是出行、捕鱼,他们都期望从神灵那里得到护佑,求得风调雨顺、出入平安、富贵满堂。这个不足130平方米的小岛,不仅是一个著名的观光圣地,甚至还可以说成是洱海居民最神圣的心灵道场。
岛上观音阁前有一块由砖石铺设的小平地,让原先的小普陀面积增大了许多,我知道在每天洱海游轮分批到达之时,这里同时还是渡船停放的码头。在旅游旺季,会有几十或是上百个小摊在此经营着鱼虾、冷饮等各种零食生意。走上小岛,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小平地后面那块文物标识碑,其上说道:洱海小普陀又称观音阁,岛由一块巨大的石灰崖构成,高出海面约4米,面积约70平方米。岛上建有重檐方形木构建筑一座,称观音阁,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历代重修过……
小平地位于观音阁的左下角,我得经过几级石砌的台阶方可转到观音阁前。一层大殿内,供奉的是大肚弥勒,“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一对旧联挂在殿门两侧,我不敢多语,磕上一个头,通过狭窄的木制楼梯登上二楼,楼层西面正中,供奉的是一樽观音菩萨,南北两边还各有一幅观音壁画,线条柔美,人物造型独具,完全就是一副和蔼可亲的长者慈像。据说观音贵为神灵,确切地说应该是没有性别的,所以在各处各地,他都会变幻出不同的形象。而在大理,有些地方的寺庙里供奉的可能是“观音老爹”“观音大士”“观音老母”等等,不一而同。佛教诞生于印度,而古印度却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存在着婆罗门(祭师)、刹帝利(贵族和武士)、吠舍(农民和商人等平民)、首陀罗(仆人)等四大种性。女性的地位和首陀罗一样,处于社会的最低层,是最低贱的一类公民,甚至被看作是男性的附庸。所以印度佛教的观音皆为男性,或是呈现出其他一些神灵形象。佛教于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但直至唐宋时期,观音才渐渐被定为一个美丽、善良、慈悲的女性形象,并定名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一语道出了她慈悲为怀、救世为首的职责。
而大理崇圣寺三塔出土的阿嵯耶观音,则是南诏、大理国密宗佛教所独有的神祇,也是蒙、段两朝皇室最主要的神祇。因此又将其称之为“大理观音”或“云南观音”。阿嵯耶是梵语,意为“圣”,所以阿嵯耶观音又被称之为“圣观音”,崇圣寺所崇之“圣”,即是阿嵯耶观音。阿嵯耶观音男身女像,身段修长,形象逼真,艺术造型优美,因而又被称之为“细腰观音”,并被赋予“东方维纳斯”之誉。
在洱海周边,观音一直是人们最敬重的神灵,有说她曾用智慧战胜专吃人眼的恶魔罗刹,缔造了至今流传千年的三月街“观音古市”;有说她曾化为梵僧为细奴逻父子授视,助其创建传承13世的南诏王朝;有说她曾赐予南诏公主风瓶,欲吹开洱海之水去看望她化为石骡的夫君苍山猎人,从此便有了“下关风”奇观;有说她曾助段思平避开大义宁国军队的追杀,又得神枪、宝马,建立起传世22代的大理国;有说她曾化为老妪,身负巨石吓退入侵之敌而使黎民百姓避免了战祸……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但从中却可见观音移山填海、伏妖治魔、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慈悲为怀,体现了佛教在大理传播的独特地域特征,同时突出了观音崇拜在大理地区的特殊地位。
下得阁楼,凭栏而望,就是观赏海印村的最佳位置。只见对岸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融合山水之色,同时又向南、向北无限延伸,化成一条茫茫无尽的水线,缔造出一种独特的水乡风情。我料想它有可能是整个大理最狭长的村落。石栏边缘矗立着一棵古漆树,遮住半空落下一地树荫。从树上悬挂的标识可见,这棵树早已历时260多年。假若不是这棵古树的点缀,洱海小普陀不会如此秀美。记得当年我还在洱海游船上充任实习导游,每天都会到达小普陀停船,带客人上岛成了一种惯例,但十七八年过去,这棵树几乎没有变化。小岛上面基本都是岩石,少有泥土,很难想象,它竟有如此坚毅的生命力,在这样一个礁岛上存活这么久。我还记得那时常有一个纯朴的渔家姑娘(我想有可能是旅游公司专门聘请的),就坐在这棵树下织渔网,每待有客人上岛就会唱起动听的渔家小调。师姐提醒我注意她的辫子,我方才看清楚她那根粗壮的发辫,是直接绕住或者说是缚住她顶上的包头的。这让我突然想起影片《五朵金花》中白族妇女的装束。师姐说这才是白族姑娘的辫子最正确的梳理方式,华贵而又典雅。
在仙人掌和大青树丛生的小岛上环绕一周,我又回到了上岛时的小平地,大爹和大妈的渡船恰好过来,我便又在和大妈的闲谈中回到了岸上。面对洱海,让我忧心的还是那汪微微泛蓝的湖水。所谓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晚上回到家的时候,这居然成了我一夜无眠的理由。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