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0年7月24
星期五 第1645期

银桥镇:保护开发古宅再现古韵 文旅结合巧径汇入新途

编辑:大理时讯编辑 记者:郭鹏昌 徐建伟 黑浩川 摄影报道 2020 年 07 月 24 日 星期五 阅读:39

大理苍山洱海珠联璧合,苍洱之间南北走向,上下两关锁钥,构筑起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积淀了上千年的文化与古韵,为文化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大理市银桥镇磻溪村,传说有一块自然形成的“分水石”把大理坝子南北地域巧妙平分,形成中间线。如今,“分水石”的痕迹难寻,但磻溪村“平分百二”的照壁依然醒目。为推动文化与旅游业发展,银桥镇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创新理念和思路,在准确把握定位中寻求自己独具的风格和特色。

老房子是不是一定要拆?闲置在乡野间的古院落如何才能发挥价值?带着这样的思考,依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近年来,银桥镇结合实际,以保护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元素、传承白族历史文化为核心,充分盘活镇域内古院落和古村落资源,探索出一条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双推进的新路子,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盘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银桥镇中银村,坐落着一家名为“木田·时间”的野奢设计师酒店,酒店主人白海峰是一名来自北京的设计师、画家,2016年旅居大理,偶然的机会被银桥镇境内众多闲置的白族传统古院落吸引,萌生出打造乡村民宿的念头。

从选址、设计到打造开发,历时三年时间,白海峰精心打造了一个充满白族文化特色和多元艺术风格的乡村精品民宿酒店。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酒店吸引了众多游客,短短一年时间,“木田·时间”野奢设计师酒店便成为大理新的旅游网红打卡地。昔日宁静的中银村迈出了旅游开发的第一步。

地处大理古城和喜洲镇中间位置的银桥镇可以说并不具备多大的地理优势,但这在木田品牌发起人白海峰眼里却成了另一种优势。白海峰说:“苍山山脚下是人们说的上峰上水,山脚下肯定是最好的地域,所以选择在银桥的山脚下建民宿客栈。银桥离喜洲有一段距离,离古城也是在中间位置,古院落受损坏的程度低,保存得好。比如现在古城的上边几乎都盖了新房子,新房子把老房子都占完了。银桥就是因为未开发,有古村落、古院落这个资源,我们选择在这里做精品民宿酒店,所以木田的发源地就是云南大理的银桥。”

“木田·时间”落地中银村后,不但解决了本地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也与当地农民建立起了部分农业合作关系,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但最大的改变是让当地群众看到了多年闲置古院落潜在的商业价值,村里一部分有能力有想法的村民也参与到古院落保护开发行列中。在谈到“木田·时间”客栈的建设,白海峰的体会是,古院落这种资产如果不会保护利用,它会严重损毁,要进行合理开发,用最新理念塑造出最经典、最具竞争力和有魅力的地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银桥镇先后多次联合镇、村力量,组织人员对银桥镇现存古院落、古村落开展摸排、普查,建立古院落台账,掌握全镇传统村落、古院落的分布情况。

银桥镇党委副书记封先财介绍,石头砌墙不倒是银桥民居的一大特色,目前全镇有230多院古院落零星和集中地分布在靠山的村子里。银桥镇考虑要通过集体统一收回,引进企业保护开发古院落,让古院落的文化魅力大放异彩,让周边村民能够通过发展旅游获得收入。

近年来,银桥镇以保护、传承白族文化,彰显“金水银桥”地域特色全力打造“乡愁大理”为品牌,将传统文化保护和新兴旅游业态发展相结合,开启“一坚持”“两促进”银桥镇传统古村落保护行动。

目前,银桥镇具规模、有特色的古院落共有236院,主要集中在银桥、鹤阳两个村,其中又以鹤阳村鹤下自然村的“杨氏三甲”大院最具代表性。“杨氏三甲”大院涉及70多户,大小27个院落。这个古村落最具大理特色的就是石头砌墙,并且保存完好,充分展现了古代大理人民的居住文化元素。鹤阳村党总支书记董余香说:“这些古院落目前虽然闲置,但村里很重视,动员每一家老百姓把古院落原生态地保护下来,待下一步开发利用。现在保护好了,才能为下一步的开发打下基础。如果没有保护好,我们就无法进行开发。”

银桥镇结合实际,以保护大理白族建筑元素、传承白族历史文化为核心,制定银桥镇传统村落保护开发规划。对闲置院落进行评级挂牌,加强对古院落居住人员建房、修缮行为的管控,保护传统村落风貌的统一性。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的方式带动古院落保护与开发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扶持项目和资金,加强对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吸引年轻劳动力回乡创业。同时,坚持“一村一品”,充分挖掘各村特色文化、特色产业,加强与古村落保护、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避免千村一面,突出银桥特色。

对于今后的发展,封先财介绍,现在银桥镇有许多群众愿意让集体收回古院落,这样就可以对古院落进行统一的集中规划,让老百姓参与其中。银桥镇党委、政府有信心通过文旅结合的方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依托沙栗木庄花海的成功打造、白塔邑“电竞文创村”项目的实施和中银村“木田·时间”系列品牌的落地,银桥镇将以成型、成规模的特色经营户为引领,带动全镇古村落保护群发展,实现传统白族建筑文化保护与乡村新型旅游业态共同发展,打开多面共赢、振兴乡村的良好局面。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