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地摊经济”火了,全国上下如火如荼讨论着。当我说到地摊话题时,老妈指着饭桌上的一个瓷盆,忆苦思甜道:“想当年,我也摆过地摊,这就是当年的货。”
“妈,你不说,我都快忘记了,都三十年了。”在老妈的讲述中,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那时,我刚上小学,全家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着。老妈要照顾我和妹妹,还有上了年纪的外婆,也只能抽空打点短工来补贴家用。
后来,托亲戚帮忙找了份在商场当营业员的工作,上半天班,这样可以照顾家庭。可是好景不长,没干一年,商场效益越来越差,到最后,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了,只好以货抵资。就这样,老妈每月都能从商场拿回一些不锈钢脸盆、搪瓷缸、砂罐等商品。这些东西家里也用不了那么多,只能卖出去换钱。
于是,妈妈就开始在家门口摆摊了。每天早上忙完家务后,她就开始上摊了。扛一个凉床放在门口,当成货架。上面摆放着一些样品,供街坊邻居挑选,其它的货放在家里,随时拿。老爸还特意用纸壳子做了个价目表,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我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那时,家里到处是货,都快成商场仓库了。
开张后,来买东西的,大多数是街坊。因此,老妈的价格是优惠价。“婶子,你也来看货啊,这砂锅不错,质量好,可以看看。”“小俊妈,帮我拿个脸盆,还有几个碗。”“好的,兰妹子。”老妈像对待自家亲戚一样,招呼着这些熟悉的邻居们。
家门口摆摊,顾客都是邻居,以友情价为主,因此,卖不到什么钱。于是,有邻居提议,让老妈上街卖,能多赚点。于是,老妈借来三轮车,装上货,骑车卖货去了。在街上卖货就没那么容易了。很多人光看不买,有的还价离谱,生意并不太好。有时,为了好的地段,还要与一些商贩抢地盘。骑车风里来雨里去,很不容易。
有次,我和妈妈一起摆摊。遇到几个小混混,故意不给钱,还说些风凉话。老妈怕生出事端,只好忍着。有时,一天也挣不了几个钱。为了省钱,老妈的午餐经常是馒头配自家腌的小菜。累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有时,澡还没洗,就躺床上睡着了。我知道,那是累的。
摆了几年摊,卖了几年货。家里多了这摆摊的收入,日子也不再捉襟见肘了。待我上初中时,老妈就不摆摊,进工厂上班了。这摆摊也就成为她人生的一段往事。
老妈常说的一句话:“靠自己劳动来挣钱。”老妈靠做人的实诚,做生意的诚信,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以至,很多年后,仍有人记得那个摆摊的老妈。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