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0年5月1
星期五 第1587期

产业扶贫:小桑蚕养出大财富

编辑:大理时讯编辑 2020 年 05 月 01 日 星期五 阅读:20


4月中旬,双廊镇山高坡陡的石块村里一派丰收景象。走进石牛坪村,满山滴翠,山地中的桑树犹如层层铺开的绿地毯,一片连着一片。桑园的主人叫丁辉,眼下正是他和家人采桑叶、喂蚕的农忙季节。“每当太阳升起,桑叶上的露珠被太阳晒干蒸发后,我们养蚕人就要开始采桑叶了,这也是养蚕最辛苦的活计。”丁辉说道。



养蚕人的农忙季

丁辉家的蚕桑养殖规模在双廊镇石块村算不上最大,但今年32岁的丁辉作为团员青年踏实肯学,从银行贷款在家发展起了蚕桑养殖,还带动村民们一起种桑养蚕。通过日积月累的摸索,现在的他也成了村子里小有名气的蚕农。

石块村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光热优势,种桑养蚕比周边地区多种养一季,一年可以养五季蚕。其中第一季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即可出蚕,而且比周边地区还早了一个月。

走进蚕房,就听见蚕在吃桑叶的声音,整个屋子都是桑叶的清香味。五龄蚕是上架前的关键时期,也叫熟蚕,这个时候的蚕要供足老桑叶,一天三顿的桑粮都不能断。

石块村的蚕桑种养殖起步于2009年,大理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山区、半山区群众的增收致富问题,引进省外蚕种集团公司,积极在石块村推广蚕桑种养殖,并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以每亩桑树补贴700元、每张蚕种补贴300元的政策,发动石块村农户发展蚕桑种养殖产业。

丁辉说:“刚开始养蚕的人不多,大家都怕亏本,我就抱着试试的心态种了8亩,效益挺好的。然后就开始扩种,赚钱了又继续完善养蚕的硬件设施,现在我一共种了40亩桑树,今年买了9张蚕。”



村民们的增收季

为了帮村民们养出高质量的鲜茧,技术人员经常到村子里来指导,帮村民们实地解决问题。丁辉自己也摸索出一些经验,他说:“只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桑粮和改善蚕房等硬件设施就可以保证产量,今年9张蚕产量预计能达到500公斤。”

在桑粮供应量大的时候,村子里没有养蚕或已经做完农活的村民还能在家门口打散工——采桑叶,从早到晚120元钱/天,这也成了村民们增收的一条路子。

近年来,双廊镇牢牢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依托石块村干热河谷的自然资源,做好蚕桑种养殖业这篇“大文章”,从“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目前已经发展养蚕户363户,种植蚕桑8041亩,其中1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养蚕顺利脱贫,让山高坡陡的石块村也实现了“破茧成蝶”。记者 邹玲艳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