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0年4月17
星期五 第1577期

活跃在大理镇生态廊道上的“自行车工作队”

□ 本版撰文/作者 朱 滢 杨 阳 摄影报道 编辑:大理时讯编辑 2020 年 04 月 17 日 星期五 阅读:22

沿着大理镇龙龛段生态廊道一路骑行,一边是青瓦白墙、雕梁画栋的白族民居;一边是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的洱海,只觉目之所及处,处处皆美景。

然而,在这美如画的生态廊道上,活跃着一支 “自行车工作队”。他们,就是大理镇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工作队的队员。



进村入户,他们是骑在自行车上的贴心人

“叮铃铃……”4月1日早晨,在安排好当天的工作任务后,大理镇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工作队的队员们骑上自行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刘老板,你门口的这棵树要挪一下,不然生态廊道围栏的距离就不够了……”

“这些电线要重新规划一下,不然会影响生态廊道的整体风貌……”

骑行至生态廊道龙下登段,大理镇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怀福念及队员们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和客栈老板协商迁树的问题,又和施工队一起讨论如何合理规划好电线。

大理镇生态廊道建设涉及下兑、龙龛、才村、下鸡邑4个村委会,全程总长7.5公里。由于生态廊道禁止机动车通行,工作队的队员们就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生态廊道上,看见有问题的地方,队员们就停下来,商讨解决的办法;遇到群众有困难与诉求,队员们就坐下来,与群众拉拉家常,唠唠嗑,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骑着自行车开展工作,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让群众看得见、喊得着、追得上,有困难能及时得到解决,随时随地与群众沟通交流。” 怀福念笑着表示。

“每次看到怀主席他们的自行车工作队,心里就很踏实。” 看着自家独具一格的围墙,大理镇龙下登村村民赵汝明的话语中都是掩饰不住的喜悦,“我记得好像是3月初吧,工作队来到我们家宣传风貌整治工作各项要求,还说3月28号以前就要完成。我们一家人就立即行动起来,特别是我女婿、孙子都是泥水匠,所以一家人就自己设计、施工、画画、粉刷,建造出了具有白族风格的这面围墙,坐在家里就能欣赏美景,不仅不会遮挡视线,而且从外面看起来也很好看,我们特别满意。”

为确保生态廊道建设取得实效,大理镇及时成立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实行挂图作战,目标倒逼,定人、定责、定时、定效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指挥部全体人员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积极深入一线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困难。“结合入户工作,我们及时把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宣传到涉及风貌整治的农户家中,按照“政府补贴70%、农户自己承担30%”等政策进行宣传,也讲清楚这次风貌整治对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意义,最终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怀福念介绍说,“在工作中,群众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没有出现阻工等现象,他们还积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自己设计、施工一些围墙,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他们的大局意识更是让我们非常感动。”

风雨无阻,把办公室搬到生态廊道上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自行车工作队”来到哪里,沿途的村民和客栈的老板都会和他们聊上几句,“许老板,你的客栈风貌整治做得不错啊!现在还有什么困难没有?”在大理古渡缘客栈门口,工作队队员们和客栈负责人聊了起来……

谈起和工作队的接触,大理古渡缘客栈店主许彤岩有说不完的话:“一开始和他们也不是特别熟悉,后来慢慢地因为生态廊道建设、拆迁等各方面的需求,他们多次过来和我们进行商讨,彼此就慢慢地熟悉了。基本上每一天,不管早上还是下午,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说到对未来的展望,许彤岩很乐观:“现在生态廊道整体基础已经建设完毕,目前受疫情的影响,可能人相对少一些,但是我相信生态廊道建好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人也会越来越多。”

每天穿梭在生态廊道上,进村入户,访民情、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工作队把办公室搬到了生态廊道上。由于施工现场风大灰大,队员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一天下来,脸上身上全是尘土,可他们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叫过苦喊过累。

今年69岁的退休干部张恒也是工作队的一员,他主要负责大理镇生久段的廊道建设工作,虽然每天都要早出晚归,但看着生态廊道一天天地变美,老张心里美滋滋的:“我从小就在洱海边长大,对洱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风貌整治的这段时间里,我们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看到‘母亲湖’越来越好,比任何一件事情都让人高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理的明天会更好洱海生态廊道建设工期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大理市明晰定位、超前谋划、统筹考虑,针对影响和制约项目建设的土地清表、电力迁改、村庄公共设施补偿、遗留问题处理、危房鉴定等问题,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对接,第一时间制定相关工作方案,为问题的解决赢得了主动,争取了时间。

为如期完成工作任务,连日来,在大理镇洱海生态廊道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廊道建设的扫尾工作,工作队员们也骑着自行车开展日常巡查,忙着解决各种突发问题,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洱海生态廊道建设郊野段土地流转和村庄段房屋安全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群众担心大型机械施工会影响到房屋安全,一时间顾虑重重。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大理镇专门建立了洱海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微信群,以便指挥部与施工方可以在第一时间协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挥部全体人员深入施工一线快捷高效做好群众工作,尽最大努力加快生态廊道施工速度。

云南建投施工员张永坤介绍说:“在施工队前期施工的时候,各级政府、指挥部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特别是遇到村民不理解、闹矛盾时,都是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在我们赶工期的时候,指挥部的人员也是陪我们加班加点地干,帮助我们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目标。”

“顶在前面,干在难处。”在洱海生态廊道建设工作中,大理镇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工作队的队员们发扬“5+2”“白+黑”“晴+雨”的工作作风,走遍千家万户,说遍千言万语,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耐心细致向群众解释相关政策。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持续发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由于这次工期紧、任务重,我们指挥部、村组干部夜以继日地做工作,有时由于工程的需要,工程队晚上都在施工,但晚上施工难免会产生噪音和灰尘,我们就要及时深入老百姓家中做工作。通过反复做工作,老百姓最终也表示理解。”怀福念表示:“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风貌整治和生态廊道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我相信生态廊道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大理的明天,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