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0年3月31
星期二 第1568期

大理时讯清碧溪 结缘大理山茶

第4版:清碧溪 PDF原版PDF下载

结缘大理山茶

□ 作者 张锡禄 2020 年 03 月 31 日 星期二 阅读:56

母亲巧手绣山茶

打我记事起,就爱看母亲绣花,母亲生在喜洲大界巷34号的一个尹姓大户人家。作为旧社会的大家闺秀,她从小被宅在深深庭院中。女红是白族妇女的必备功课。她的刺绣工艺好极了,能绣花鸟鱼虫、山水亭台。家中的大大小小竹篮,装上各种丝线和绣布,有大、中、小各种绷子,用来绷绣花布。我看她特别喜欢绣山茶花,尤其是大朵大朵的大红山茶。

有些结了婚的妇女人家常常找上门来求绣品,说:“阿三婶(我父亲在家里弟兄中排行第三,故人称我母亲三婶),我家添了丁口,求您帮绣裹被。”母亲用大号布绷把黑色或蓝色布绷上,用极细的竹签画上绣样,于是一天到晚的绣呀绣,布面上金黄色的花蕊出来了,层次分明的花瓣儿也出来了。红花还要绿叶扶,绿叶出来后,树枝也出来了。我觉得最神奇是那山茶花的花瓣,花瓣边沿是白的,第一层是浅红,再深一层是肉红,最后才是紫红,美极了。人家买了去,缝成裹被,背着小孩,在大街小巷逛出游进,成了一道风景。我母亲绣的大红山茶出了名,有些专门到喜洲龙街、狗街、三营街、挖色街贩卖工艺品的摆子嬷嬷成批购了去,在街上卖,很抢手呢!

改革开放后,来大理赶街的外国游客也很喜欢这些绣花,买了作为大理土特产带回国。1995年我应邀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讲学,给著名的马克瑞教授赠送了一块绣有大红山茶的裹被绣品。他们一家高兴极了,立刻把它挂在客厅墙上,那晚他家的酒会,来了十多位专家教授,大家围着赞美不已。正是:

大理山茶有国色,

绣成精品惊美国。

不是母亲手艺高,

哪教天香求不得?

岳父是出名花匠

我1975年结婚,娶了一位大理古城花匠的女儿为妻。岳父姓罗,名家发,住在古城北门附近,人称罗大爹。整个城内老老少少都这样称他,他人高大,留长须,身子骨板正,双眼亮堂,有神采。家传养花绝技,尤善山茶。每逢节假日,我去大理,只见他在花园忙乎,一站就是大半天,没有察觉到女婿来。在十四军参谋部工作的一位部长告诉我,你不要小看你岳父罗大爹,解放前,他参加剑川“四二起义”,随解放大军下保山、到腾冲、进德宏,是位解放军班长。全国解放后他要求退役,到下关市后安排他做小官员,他不干,坚决要到文化站养花。下关工人俱乐部成立,茶花园的建立,有他的大功劳。但他要退回大理古城,在大理县文化馆做一名花工。文化馆编制少,他就回家辟个花园养花,靠育花为生,相当快活。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理茶花发展得热火朝天,出现了一股“茶花热”。老岳父精心培育的几株山茶被省外一家公园购去。老人用售山茶的钱在大理六十医院外边买了一小块地盖房。当然,他最爱的是花圃,花圃内有他用小茶花罐培育的几百株嫁接用的白茶花花苗,订购者络绎不绝。

1986年大理州博物馆、州图书馆、州体育馆兴建,老岳父被请去下关为三大馆育茶花。那时,我已从制药厂调到州博物馆,住处宽余,留他晚上在下关住,但他执意不肯,理由只有一个,每天要回去看看花园。他说,一天不见到自己种的花,不安生,难睡觉。

后来滇西电业局有大花园要育茶花,请他去管理,他说自己离不开家中的花圃,但答应为他们做嫁接。人手忙不过来,他让我帮忙。我用节假日跟他学嫁接山茶,忙了几回,也学会一些育花手艺。直到现在,我的山茶嫁接技术还不错呢。

岳母敬茶花

岳母家原住喜洲城北村,她有一手好剪纸工艺。她用白纸或棉纸等剪出几百种花样,供绣花用。喜洲人喜欢用红糖作礼品,每逢探亲访友、各种喜事,红糖用来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她剪的绍朵花(白族语,红砂糖)就有十来种。在金黄的砂糖顶贴上紫红色花,中间贴一圈剪纸,砂糖底部再贴一圈。她的剪纸样式多,有做服饰绣花用的,有结婚贴门窗用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然而,岳母最神奇的是她特制的用来敬“花神”的剪纸。她常说,你们可晓得,花是有花神的,特别是山茶花。

2017年春节,当时她已有95岁高龄。大年三十,她让我们找来红纸,剪成各种花草贴成窗花盆花,又剪成不同宽度的红纸条,然后为我们花园的茶花挂红。宽一点的贴在茶花主干,各种粗线不同的贴不同枝条,一圈一圈,每株茶花都要绕上红纸条。绿叶丛中,黑黢黢的枝干上贴有不同的红纸圈,红配绿,美丽大方。她说,大理人过节,不仅要贴大红对联请门神,老一辈传下来,花树也要挂红,要请花神。花神喜欢了,花才开得热闹。当然,我是唯物论者,不信神,但老人家相信也只好由她。

当除夕晚上的大红高香燃起,岳母燃一把小清香,每株山茶花前,燃一堆。她笑嘻嘻地说,要敬花神。

我讲山茶花故事

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神州大地肆虐。春回大地之际,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下一心,战瘟神初战胜利。我宅在大理大学的“种书第”宿舍中,电话铃声响起,大理市文联来电说,现在一边抗疫一边要复工复产,大理茶花谷景区要接待游客了,文联与融媒准备联合制作有关节目,请我去讲茶花的故事。我深知,大理旅游事业需要文化支撑。茶花谷万亩茶花正灿烂,但缺文化支撑。早在198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白族民间故事》里,就有我的一篇《山茶花》的故事,时隔三十多年,现在又可派上用场了。

于是,这个春天,我应邀前往茶花谷,为大家讲述大理山茶花的故事。故事很快登上电视台、互联网,引来一片热议,也助景区引来大批游客。

大理茶花,尤其是山茶花就这样跟我一家有情有缘,与抗疫、复工复产有缘。

大疫之后是山茶姹紫嫣红的季节,大理一片春光灿烂,茶花红遍大地。

红山茶(Cer zaod huof)的故事

山茶是大理名花。俗话说:“云南山茶甲天下,大理山茶甲云南。”

大理山茶花品种繁多,朵大色鲜,逗人喜爱。其来历有个故事,久久在民间流传。

在点苍山云弄峰和沧浪峰之间高高的山间有个小小的坝子,上面一年四季开着各种各样的花。白族语称那儿为“huof dat”,意为鲜花盛开的坝子。春夏之交的坝子,山茶、杜鹃、菊花和几十种鲜花盛开,成了花的海洋。

从前,在花甸坝下面的一个村子,有一个年轻人,从小爱跟人学唱调子、弹三弦、吹笛子、吹唢呐。不出几年,三腔九板十八调,各种器乐样样精通。他记性又特别好,大本曲只要听上一两遍就记住了。如此一来,七十二大本,三十六小本全会唱,在整个大理坝子出了名。

因为他嗓音好,十里八村的人都称他“金画眉”,赞扬他的嗓子像金子般响亮,又像画眉鸟一样婉转动听。而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人们反而忘记了。

金画眉早年父母双亡,一个人守着祖宅过日子。他是个勤劳人,常常从坝子里爬坡上坎到花甸坝去背柴、挖药。见到一些树疙瘩,如白茶花、香樟、黄精、杨梅等都会轻轻地刨根,一棵棵搬运回家种在庭院里,时常浇水,精心养护。

金画眉除了四处演唱之外,夜里还在家中自娱自乐。有一天,他唱累了,呼呼大睡,梦见有位穿白衣绿裤的仙女,为他打扫房间,烧水沏茶。一觉醒来,白衣绿裤的仙女不见了。

后来,每天三顿饭都有人烧好,他很奇怪。又有一天晚上,他正在弹唱时,来了一位脸庞皱巴巴的老人来叩门要听他的弹唱。金画眉打开门一看,一股香樟味飘来,原来是他挖来的香樟疙瘩化成的香樟仙翁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黄精疙瘩化身的黄精老幺、杨梅疙瘩化身的杨老四等都来了。

香樟仙翁笑盈盈地对金画眉说:“我们都是在花甸坝生长了千百年的老树精,因与你有缘,被你选到你的院子里,细心呵护,很感激你。大家都很喜欢听你弹唱,又看你孤身一人,那白茶花仙女怜惜你,为你做家务。如你看得上,可以拜堂成亲。”众人都说好。

这一夜,金画眉家仙乐齐奏,由香樟仙翁做媒,金画眉与白茶花仙女就结为夫妻。金画眉有了娇妻,就带着她四处弹唱。

有一天,在一家大户人家中弹唱,跑进一群恶人要抢白茶花仙子做妻。金画眉力不敌众,被打倒在地。白茶花仙子连忙燃起一炷香樟香,恶人都被熏倒在地。香樟仙翁等赶到,白茶花仙子双手托住丈夫鲜血淋淋的身体和众仙升往高高的花甸坝,住进一个石头砌成的房子里。金画眉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而他殷红的鲜血染在白茶花仙子身上,就开出一朵朵红色的山茶花来。鲜艳的叫“朱砂紫袍”,淡雅的叫“童子面”,杂色的叫“玛瑙”……

再后来,大理人嫁接红山茶,先要剪下白茶花树苗做砧木,在她上面接不同品种的红山茶,就会结出一朵朵又大又鲜艳的山茶花。不信你去看山茶花心中,那一束束金色花蕊,那是金画眉变成的……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