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到城里工作,母亲每年二月二,都会从老家捎来一包炒豆子。吃着母亲炒的豆子,就想起童年的歌谣: “二月二,龙抬头,炒金豆,逗龙引凤好兆头。”转眼,二月二将至,又与我撞了个满怀。
二月二,也称龙头节。据说,这天东方的地平线上回升起龙角星。传说, 农历二月初二,神龙会在这一天苏醒,升天,兴云布雨,人们此时焚香祷告,祈求全年风调雨顺。
关于二月二炒金豆,也有传说。
相传,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玉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山下立一石碑,上书“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花开时。”
黎民百姓深感龙王降雨的恩德,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在翻晒金黄色的玉米种子时,发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于是,家家户户,爆炒玉米花,并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见得人间金豆花开,便传谕将龙王释放。于是,民间便有了二月二,炒玉米花,炒金豆,吃炒豆的习俗。
小时候,在乡下,每年的二月二,母亲便用大铁锅给我们姊妹们炒玉米花、炒黄豆,给我们解馋。炒豆子是不容易的事,得掌握好火候,火大了,易炒焦;火小了,玉米的花儿爆不开,吃到嘴里硌牙。 记得,母亲用铁铲不停地翻搅着锅里的玉米或黄豆,看着它们渐渐变色,不时爆发出“砰砰”的声响,真像开了花的金豆子,随着满屋飘散的豆子的缕缕纯香,我们一个个小脑袋便围着锅台,似等待食物的小鸟,常常不等炒好,就嚷着要吃。母亲就会把已经爆开的几颗取出来,在灶台上凉一下,分给我们每人两颗,烫烫的豆儿,吃在嘴里,脆而生香。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村里有了跑乡的爆米花机,每年二月初二的前几天,就成了爆米花机最忙碌的日子。母亲会打开粮柜,在本不多的口粮中,舀一碗金黄的玉米,带些干柴,加入到爆米花的队伍。很多小孩围着、等待着,像是在观看表演。爆米花师傅左手一圈一圈地快速转动着像炸弹样的炒锅,右手拉动着风箱,并不时往炉膛里添加柴火。风箱呼呼作响,火苗子窜得老高,炒锅到了一定的压力,师傅就停下来,娴熟地对准口袋,打开锅盖,“砰”的一声,像是爆炸,白烟窜起,金黄的玉米花,落入袋中。“爆炸”的气流四散飞落,空气中弥漫着玉米花的香气。也有飞落到地上的玉米花,小孩捡起,落袋为安。
如今的玉米花炒豆,随处可见,每天都可以吃上几粒,可手摇爆米花的情景,不多见了。但在记忆里,二月二的金豆香,母亲的炒金豆,才是最香最甜的二月二。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