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0年2月17
星期一 第1537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领 略   洱 海 源(下) 大理市红月亮职工艺术团中心注销公告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领 略 洱 海 源(下)

□ 作者 杨 荣 2020 年 02 月 17 日 星期一 阅读:27

D 读砚

作为年逾花甲,每日都坚持写作,但至今不会使用电脑,不会发手机短信的笔者,被同行小辈们称为“文化古董”。既然是“古董”自然喜爱传统文化中的“家俬器皿”,于是回洱源故乡还有一件赏心悦目之事,那就是“捧读”凤羽砚台。所谓“捧读”,就是要从凤羽砚台中品味出它的与众不同。

“文房五宝”(纸、笔、墨、砚、印)中的砚台,最有使用、观赏和收藏价值。因举世闻名的广东端砚大量出口,且价格昂贵,有的人欲购而无机会,有的人偶然遇到又嫌其贵,于是内行的书画大师便四处寻访,终于在洱海源头发现了仅次于端砚的凤羽砚台,并称之为“小端砚”。凤羽砚台以石纹顺直、质地细腻,夏不蒸发、冬不结冻,四季保水而又便于研墨的卓越性能和制作考究、雕镂精细、形状色泽典雅的精美外形赢得行家的赞誉。它不仅具有较高的使用和收藏价值,还有特殊的观赏和审美意义,从而占领了同类产品的鳌头。须知,传统的广东端砚,其造型和雕镂工艺是不如凤羽砚台的。因此,港澳台、日本、新加坡等海外书画爱好者纷纷向凤羽砚台制作户邮购;省、州内外用户也常常驱车前往购买,一时间使凤羽砚台供不应求。特别是在昆明世博会上展销的那方凤羽砚台,其造型之大,雕工之精,镂刻图案之美,可以入世界吉尼斯纪录。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欲念也愈加热情,加之返古心态复归,崇尚传统的“文房五宝”之风蔚然兴起,文化人之间,甚至是普通的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礼品,砚台便成了最雅的选择。

砚台的优劣,就其本质而言主要取决于石料,至于精美的造型和玲珑剔透的图案雕镂,会使之产生附加值,更让人们爱不释手。而石质符合制作砚台要求,是其中的前提条件。倘若一方砚台不具有易研墨而常保水、不蒸亦不结冻的本质特征,那么外形再美,充其量只是一件工艺摆设品。例如,大理石就建筑材料而言,其华贵和典雅早在中外闻名,然而大理、下关满街的大理石砚台难得行家问津,奥妙就在于此。须知:“易研墨”和“常保水”是两种很难统一的石质性能,前者需要石纹稍粗,而后者需要石质细腻,通常情况这是一个二者相悖的原则;“不蒸发亦不结冻”,更是苛刻的特殊要求,一般的石料很难兼而俱有,就连密封度很高的塑料或金属制成的墨盒均难以达到要求。这“小端砚”石料,唯洱源罗坪山中段的得天独厚。富有经济头脑的凤羽人慧眼发现,这种青石是制作高级砚台的理想材料,刚取出时质地较软,为制作和雕刻提供了便利条件。砚台制作成品后,涂上菜油风干,色泽由青变黑,甚感典雅凝重,随之也坚韧牢实,经久耐用。一方普通的砚台耗材不多,其经济价值却不菲。凤羽起凤村李家父子率先加工砚台,现在使之成为洱源的特色产业,在欣赏和愉悦中更好地发扬文化传统。

E 登山

在洱源众多的旅游景点中,最容易让人忽略的就是灵应、罗坪二山。因此,笔者曾撰一副对联:东登灵应/眺四海兴波/白乡秀色奔眼底;西上罗坪/赏百鸟朝凤/古诏奇观醉人怀。始修洱周公路时,有幸被人书写于路口的亭阁上,以提示游人:要赏奇观,必上二山。

东登灵应,不是观赏山的本身,而是要爬到最高峰眺望一百里以外的剑湖和洱海,几十里以外的茈碧湖、西湖,即古人说的“四海一观”。白日登山,拥有一种闲情,换来一片逸致。登高望远,持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展开想象的翅膀,启开灵感的闸门,忘却尘世的喧嚣,抛去劳碌的烦恼,体味“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怡然。尽管人人都是生活的主角,然而有时也会变成旁观者,如远眺“四海”景色一般,任你评头论足,任你横生感慨,暂时享受着没有重负的轻松。正因为人们最终逃脱不了生活的重负,登灵应,远眺剑湖苇莲相碧,洱海白帆点点;近望茈碧湖水净波清,西湖水上炊烟的片刻轻松,才显得特别的惬意和珍贵。这种收获,在烦闷时可以给人一种慰藉,负重时可以给人一种比照。登过灵应,那片刻轻松的寓涵,其实会观照着人们的永生。

西上罗坪,目的是去尽赏“百鸟朝凤”的夜幕奇观。我们不必去重复千百个人撰写过的具体场景。而应当把西上罗坪与东登灵应来个比照:鸟吊奇观只给吃苦耐劳、勇敢无畏者一饱眼福。夜宿野岭,需要一种胆略,颇具冒险精神。守候在篝火旁,不计蚊虫叮咬,不惧浓烟刺鼻,只盼奇观出现。鸟潮前后也就个把小时,有时子夜开始,有时黎明才至,苦要尽赏奇观,必须极有耐性。过去没有禁捕,加之生活穷困,人们只是为了一次牙祭便露宿野岭,不择手段,充当杀手。在烟火升腾中搏杀鸟类,赤裸裸地扮演着“主宰”生灵的角色,每个捕猎者也构成了那道“奇观”中的一滴色彩。现在禁捕,鸟吊奇观只准欣赏而不准捕鸟,这里便成了勇敢者无畏、好奇者向往的景点。置身于鸟的世界,体味着山的神奇,回忆着鸟吊山的传说,再看看风雪丫口上方一排排风力发电机组,不免让人发出“荒山野岭迎来现代科技,风力发电又添置罗坪新景”的感慨。

西上罗坪,东登灵应,两种情怀,两种感受:观赏百鸟朝凤,其实你自己在那幕奇观中也充当了一个角色,构成了一滴“景致”——烟灰扶面,泥土满身,滴溜溜只见两个眼球,令人可笑。然而,敢于充当生活主角的人们都会明白,生活中有时会免不了一些狼狈和无奈。

到洱源登山,不仅能观赏到迷人的景致,还能给人以哲思与启迪,真乃一举几得之事。

F 考石窦香泉

洱源县邓川镇云弄山上的大营村西北面有一个古洞,名叫石窦香泉。洞前洞后,左左右右都没有溪水和泉流,为何叫“石窦香泉”?根据地质构造来看,这个洞绝非是天然溶洞,而是遗弃久远的矿洞。洞内有明显的采挖凿痕。洞口不大,从洞口进去十多米,便有一个“大厅”,酷似电视剧中常常出现的土匪议事厅,足足可以容纳上百人。由“大厅”往里走,是一条曲曲弯弯的狭窄隧道,中间还有若干岔道,漆黑幽深,恐怖难行,一般人不敢走到尽头。据老辈人讲,不管沿着哪条隧道走,尽头处都被一条由北向南的暗河隔断,深不见底,但听得见河底汩汩的水流声。有好事者曾把大量的糠皮投入河中,最后糠皮从漏邑村北面的龙马水潭(即现在的龙马山庄旁)浮出,可见龙马水经过石洞。那么石窦香泉的“泉”,就指这股暗流河水了。因为“窦”者,孔、洞之意也。这是个石洞,里面有一股泉流,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三日,这里有一个民间集会,人们都会来这里敬香祭祀。因此,石窦香泉的地名就不难了解了。可以说是字字都有所指,且是实景直说。至于为何敬香?为何祭祀?也许与这个矿洞在很久以前开采之中,遇到暗流河而停开有关。笔者的这番“泉考”与《洱源县志》中有关石窦香泉的简介有出入,因县志中对“泉”与“香”的解释太牵强,并说洞里溶洞也不真实。就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孔之见吧!

G 结语

游罢祖国的名山大川,反觉得洱源不失为旅游胜地,比起他乡一木硬称为“林”,顽石充当纪念品以哗众取宠的情况,洱源的名特产品和景点要实在得多。洱源的话梅、果脯,让人越吃嘴越馋;洱源的兰花名冠四海并富甲一方;洱源乳扇、蝶泉鲜奶令人青睐;凤羽砚台让文化人视若珍宝,令普通人爱不释手。至于景点之美就更不用说,除了著名的温泉度假诸景点以及茈碧湖、西湖、东西两山外,还有海西海东塘景观,一个海西海的地名,还弥补了洱源真正没有海的缺憾。每样地方产品各有特色,每处景观各有奇趣。如果撰成一副对联,以概括领略洱海源的感受,那就是:“梅兰果乳砚/样样是精品;山湖泉海洞/处处有奇观。”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