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0年1月13
星期一 第1517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白族人的过年习俗 大理印象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白族人的过年习俗

□ 作者 杨 荣 2020 年 01 月 13 日 星期一 阅读:32

春节,俗称过年。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那才是真正的普天同庆,万象更新的特大节日。由于节日喜庆时间最长,其中礼俗套数最多,因而人们投入的财力物力也就最大。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商品交易的发达和春节期间文体活动的突出,如今人们对过年时的传统习俗越来越淡漠,甚至已经荒疏。特别在各大、中、小城市,只留下了放鞭炮和给压岁钱两大习俗,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缺失。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渲染的是一种热烈气氛,体现的是一种国泰民安的现代文化;而传统的习俗礼数,则显示一种庄重的神情仪式,饱含着尊老爱幼,祭奠先祖,感谢上苍的厚重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者应当相得益彰而不应厚今薄古,有所偏废。

幸好,在大理白族地区的广大农村,现在还保留着一些过年的古老习俗,笔者不嫌揣漏而拾零补缺,也许它会给城市中的青少年有所教益,至少可以作为一种边缘知识来了解,从中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天理人伦、道德风范的认识。

团 圆

春节实际上从除夕夜就开始了,这天夜晚的主题就是家人团聚,共同守岁,因而除夕日的晚餐,才真正称作“吃年饭”。也许有人要问,中秋才叫“团圆节”,除夕叫什么“团圆”呢?其实,中秋之所以被称为“团圆节”,那也许是从月满秋高这个寓意中演绎出来的。由于节日只有一天,古往今来远在他乡的人不划算专程回家“团圆”,故而在灿烂的中华文学宝库中便留下了中秋思乡的无数遗憾辞章。然而,人们却很少看到春节不能与家人团聚的憾文,那是人们把除夕夜与家人团聚作为一件大事来安排,一般在外的人都能了却“团圆”的心愿,事后就不必再无痛呻吟了。百里之外者回家团聚,千里迢迢者回家团聚,已经在外组建了小家者也回老家与大家团聚,这充分体现了亲情的依恋,人伦的牵引和血脉的不可遗忘,还表达了对人生依胞之地的崇拜和故乡情愫的怀缅。

守 岁

守岁从吃年饭开始到鸡叫头遍结束。现在的守岁活动,大都被观看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所代替。传统的守岁过程,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谈叙分别的相思之情,总结一年来家族各业的发展情况,规划来年的家族发展宏图,解决家庭中遗留的一些问题。由于是过大年,整个气氛亲切友好,因此平时弟兄姊妹,父子邻里间一些尖锐矛盾,往往能够得到圆满解决。守岁体现的是亲和友善,相互体贴的人伦主题。吃完年饭吃糖果,吃完糖果吃夜宵,然后在大门里侧封门,贴上封条以拒绝妖魔鬼怪入宅,一直守到午夜12点,传统的大概时辰就是鸡叫头遍。接着就是“抢头水”。去抢头水时启封,在新年来到的第一刻开门纳福,喜迎四方财源。午夜一过,大年初一来临,为了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占先,万事顺利,家家户户就把时间掐在12点过的那几秒去村井或饮水沟渠那里打一桶新鲜水提回家。当把水打好后,过去是在打水处点柱香,现在是放串鞭炮,以作祭祀。虽然,各打水处只能有一家人抢到“头水”,但是各家各户还是争先恐后,这样便形成了一种习俗,并不在乎是否能真正抢到“头水”。头水抢到家,守岁也结束。

食 谱

白族人的年饭和大年初一的午餐是要讲究食谱的,并非是越丰盛越好。传统的燃料要特选松柴,寓涵着“松松散散”过一年;年饭的各种菜肴中必须要有一盘鱼,寓涵“年年有余(鱼)”;讲究点的人家吃鱼只是用筷子戳一戳,并不大块吃鱼,那样表示“绰绰有余(鱼)”;蒸一碗骨生(别名猪肝鲊),其实白族人的骨生里是不会放肝的,因为要忌避“腌心腌肝”的晦气;煎一盘花生或干拉,寓涵吃香的,喝辣的;炖一锅莲根排骨,寓涵通泰丰润,再切一盘香肠或胡萝卜片,不能斜切而横切,使之成为铜钱状,寓涵来年发财,其余大小、小菜随配。整桌席面既讲究色香味,更注重文化内涵和深刻寓意,摆设出一种“欢庆大有”的气派。大年初一的午餐则要吃素席,即吃斋。主要菜肴有干拉、干香椿、干芋头花、干饵丝,一律煎炸,再配一碗青菜芋头汤。青菜芋头汤寓涵滑滑溜溜过日子,清清白白做人家。把整桌斋饭吃了,寓涵“消斋(灾)免难”;大年初一不沾荤腥,寓涵干干净净做人。无论是年饭或是大年初一午餐,主食除米饭以外,要外加窝窝头,其形状和颜色酷似金元宝,寓示来年发大财。

礼节与忌讳

大年初一清早,大人把早点(汤圆或甜饵丝)做好后,小孩依次去给家中老人,隔壁邻舍老人,至亲宗族老人端去,先喊老人,再作个揖,向老人道早安,此为尊老敬老。老人接下早点,说几句爱伶勉励的话语之后给小孩发压岁钱,钱不在多,在于心意,此为爱幼之举。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大人一般不探亲访友,不接受宴请。原因乃一是要与家人团聚,二是怕把晦气带给别人。初二是探亲访友、互相宴请的绝好时机:订了新媳妇的要到岳家拜年,送去大红公鸡,特选猪手和烟酒糖茶;嫁出去的女儿再老也要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过年;尚未生育的新婚夫妇则要给娘家的至亲宗族拜年,每家送一份四色水礼,以示亲情和谦恭。白族民间有一句俗话,叫做“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因此,除夕夜和大年初一的忌讳特别多:不能吵嘴闹事,不能打破东西,不能泼水泼油,就连除夕夜的洗碗水都要归在一处,第二天中午以后才能倒出,以免漏财;大年初一早上不能动刀切菜;春联当中要忌避刀、枪、剑、戟之类的凶险字眼和破、死、丧、亡之类的不祥读音,以免犯“破忌”。出门求财之人还要谨记“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古训,以免在新春伊始中就犯了“七出八进”之忌讳。

祭祀与活动

过年过节,白族人都有祭祀活动,春节就更不能马虎应付。除夕夜至大年十五,每餐饭前必须在祖宗牌位前敬祭酒茶和米饭,并焚香祷告后家人才能动筷,以此敬重先祖,不能忘恩负义。初四(各村日子不一)迎接本主,是春节中最为隆重之事。全村总动员,唢呐震天响,师舞龙灯开路,轿子人马布后,浩浩荡荡队伍,到神庙将本主接回村中一起过年。本主多为本地崇拜的历史英雄,因而这种活动实际上是悼念先祖、缅怀英烈的传统教育活动。迎香是庆贺添丁加口的重大事宜,凡在过年前生的小孩,家长必须在除夕夜抬出能点三天三夜的一对大香,插到村中公堂里去,晚上还要派人守香,以防火烛。初二晚香焚将尽,村中老经母(莲池会)到公堂颂佛念经,祝村中新生儿无病无痛、快长快大,新生儿的家长们要做宵夜,摆糖果酬谢老经母,这是对生命的朝贺,也是对后代的期望。村中若在过年时组织狮舞龙灯(不一定年年都举办),最重要的事就是商定出龙的对象,即选定到谁家最先要。

白族地区广大农村的过年习俗,表面看似乎有些迷信色彩。实际上体现了庄重的信仰追求,弘扬了尊老爱幼,崇拜英雄的民族精神,饱含着感谢上苍,妥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厚重文化等诸多内容。在尊重科学,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对这些传统的民间习俗只能是扬弃而不能抛弃,此乃笔者撰写此文想达到的呼唤目的。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