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12月30
星期一 第1508期

大理时讯时政要闻 洱海50公里生态廊道建设将于年内完工 杜淑敢主持召开市政府九届四十八次常务会议 我市“动中抓”党建促旅游执法“同频共振” 图片新闻 大理市市民基本文明行为15条

第1版:时政要闻 PDF原版PDF下载

洱海50公里生态廊道建设将于年内完工

2019 年 12 月 30 日 星期一 阅读:30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完成50公里生态廊道建设年度任务,切实发挥指挥部、责任单位、乡镇、施工单位的职责职能,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成熟一段立即实施一段,全力以赴完成50公里生态廊道建设年度目标任务。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明确了洱海保护水环境治理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依托保护洱海这条主线,我市建立了洱海截污治污五大体系,包括城乡一体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清水入湖工程体系和环湖生态缓冲体系。通过五大体系的建设,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丰富生物多样性,促进洱海水质改善。环湖生态缓冲体系即生态廊道建设是整个洱海保护体系的最后一道污染物拦截防线,同时也是洱海最重要的一道生态安全屏障。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水生态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洱海生态廊道建设的设计方,院总工程师郭英卓向记者介绍:“生态廊道建设长129公里,项目以生态优先、生态安全以及整体规划和系统治理理念和思路来实施,项目包括对绿线以内的人为干扰源整体进行迁出,对受损的湖滨缓冲带进行生态修复,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湖滨缓冲系统。同时根据目前在红线范围内缓冲带区间进行湿地和生态修复区建设,对进入洱海的污染物进行总体控制,提升和保护洱海水质,构建洱海最后一个安全屏障。同时,对洱海生态廊道进行生态监测。”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年内建成50公里生态廊道的目标,组建了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高位推动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同时,成立环湖各镇洱海生态廊道建设分指挥部,层层落实责任,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管理、协调及维稳等各项工作,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洱海生态廊道指挥部工程部副部长段能介绍,我市年初就开始了1公里示范段建设,在1公里示范段的基础上推开了50公里生态廊道建设,其中海西30公里,海东20公里。50公里生态廊道建设从8月份全面进场实施,共投入23个作业面,今年内基本建成。

据了解,生态廊道建成后,首先是恢复整个洱海周边的生态空间,建成一个生态屏障,在生态廊道建设范围内只能开展洱海保护方面的相关工作,所有的建构筑物都已经退出。其次构建一条拦截、缓冲、净化的缓冲带和湖滨带,对上游地面进入洱海的水质净化具有重要作用。生态廊道建成后不仅是洱海保护治理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同时也具备了集文化、体育和康养休闲的功能,是我市洱海保护治理和转型升级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段能介绍,目前50公里生态廊道建设主体已基本完成,到年底整个生态廊道的主线全面贯通,两边的地形和景观、主要树种已全面完成。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完善重要的景观节点和面上的绿化工作,完善标志标牌系统和一些辅助功能设施,整体完成后市民就可以到生态廊道进行体验。

记者 彭黎明 徐建伟 杨 阳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