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12月23
星期一 第1503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大理市总工会关于开展云南省第十六期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的通知 南诏故都寻访记 大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区私圈乱占停车位专项整治的通告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南诏故都寻访记

□ 作者 袁修美 2019 年 12 月 23 日 星期一 阅读:46

云南大理古城南门外十五里,有古南诏国的第一个都城——太和城。

唐开元廿六年(公元738年),南诏王皮罗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并将首都从巍山迁到太和城。以后,南诏国势力逐渐强大,鼎盛时,曾统治云南全省、四川大渡河以南及贵州西部。借赶三月街的机会,我寻访了这座闻名的西南古都。

太和现在的名字是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委会。村里有两条石板铺成的街道,但见人人都在织草帽辫:坐着聊天的老婆婆在织,嬉笑打闹的姑娘们在织,背着娃娃的大嫂子在织,连七八岁的小孩也在一面背书一面织。原来,太和又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草帽街”。据当地朋友介绍,当地有人专门收购草帽辫,能增加村民收入。村里妇女每人每天业余能织40米,这样的编织速度,恐怕只有草帽街的妇女才能达到。

我不是为参观草帽街而来的。承当地朋友热情帮助,找到了管理太和城遗址的老人,他领我们来到公路西边三四米处的一个用砖墙围住的大场地门前,门柱上嵌着一块刻有“太和城故址”字样的大理石碑。场地里堆满了石料,正在筹建一个小型公园。场地中有一间小房子,这便是存放著名的《南诏德化碑》的地方。

据说,南诏国本来是归附唐朝的,到了公元750年,唐朝的边官、姚州都督张虔陀十分横暴,竟然侮辱南诏王阁罗凤的妻女,并且还反诬南诏反叛唐朝。愤怒的阁罗凤起兵杀死了张虔陀,占领了姚州等三十七郡。唐朝于天宝十年派鲜于仲通领兵六万攻南诏,阁罗凤曾派使者前往赔礼,表示送还俘虏以求和。鲜于仲通不许,反而囚了使者,进兵白崖,结果全军覆没。天宝十三年,唐王朝又派十万大军,以李宓为元帅,攻打南诏,兵至大理,又全军覆没,李宓淹死。唐朝在四年之内前后损兵几十万。《南诏德化碑》上是这样记载的:“流血成川,积尸壅水,三军溃衄,元帅沉江。”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新丰折臂翁》,也描写了这场战争给中原人民造成的灾难。这场战争,是昏聩的唐朝逼出来的。为了表白叛唐并非自己的本意,阁罗凤于公元766年在太和城立下《南诏德化碑》,碑文记载了自己被迫进行战争的始末。他对臣属说,后世有机会归唐时,应当把这块碑指给唐朝使者看。

我们进入《南诏德化碑》贮藏室,只见这块黑色的巨碑,侧着身子挤在小屋中间。碑的两面都有文字,但剥蚀很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此碑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正面碑文41行,3800余字;背面刻职衔和姓名1000余字,总计5000多字。可是现在能看清的只有700多字了。好在贮藏室内墙上嵌有用大理石雕刻的《南诏德化碑》全文,可供阅读。

有趣的是,碑文的作者郑回,正是碑文记载的这场战争中的俘虏。郑回是相州人(今河南安阳县),天宝年间中明经,在当西泸县令时被南诏俘虏。阁罗凤一来看中他的才学,二来表示自己不忘归唐,便加以重用,让他教自己的子弟,后来还提升他当了清平官(相当于宰相)。郑回在传播中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看了《南诏德化碑》,我又寻访太和城的宫城——金刚城的遗址。宫城遗址在西面的佛顶峰上。从《南诏德化碑》西行,溯葶蓂溪而上,约三十分钟便到。从问路中得知,当地称此城为“白王城”,“白王城”里有一座“白王庙”。从溪中抬头望,只见一堵相当完整的城垣从山上斜拖下来。我顺着城根山路往上爬,歇了两次气,脱了一件毛背心,才爬进城。原来此山四周都是陡壁,山顶是一块宽阔的平地,南北长,东西稍狭,呈鸭蛋形。“城里”栽满了茶树。种茶人告诉我,这片茶场是解放前一些仕绅开的,他们想借种茶来挖掘当年王宫里的金银财宝,结果什么都没挖到,却把地基挖得面目全非。

据古书记载,太和城“周十有余里,夷语以坡陀为和,和在城中,故谓之太和”。也就是说,“太和”就是山中城的意思。据当地资料统计,太和城现存南北两道城墙,北城墙残存四里,延伸到点苍山下;南城墙残存三里,向洱海延伸,金刚城和北城墙的西端连在一起。现在从金刚城上看南北二城墙,就像两条龙须挂在金刚城上。城墙有一人多高,夯土痕迹仍清晰可见。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尚能留下这么多的遗迹,可见当时此城筑得多么坚固。

正在我指点城垣、发思古之幽情时,管理“白王庙”的种茶人赶来开了庙门。这座庙建在山顶北部一米多的高土台上,现在是茶场的贮存室。大殿中没有菩萨,神龛上贴着红纸写的“白王回室宫神位”字样。两侧柱子上的楹联为“避暑宫中迎王驾,玉鹤观内颂神功”。种茶人告诉我,这里曾是“白王”的宫殿,后来“白王”迁到大理去了,这里便成了他的避暑宫。他死后,这里便成了“白王庙”。所谓“白王”,当然是“白族的王”的意思,至于“玉鹤观”是什么意思,种茶人也说不清了。

站在庙门外的平台上眺望,整个大理坝子、整个苍山、洱海,从上关到下关,尽收眼底。景色是相当秀美的。这不禁使我想起当地居民常用的春联来:“门对洱海蓝为带,背靠苍山翠作屏”。尤其令人感到愉悦的是,民族大团结的愿望已在新中国实现了,那欢乐的三月街,不正是五湖四海各民族人民团结的盛会吗?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