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12月17
星期二 第1499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明日之湖

第3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明日之湖

——青年作家北雁环洱海田野调查笔记之三十三

2019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二 阅读:32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阴

海舌之叹

过了河矣江村,我没有停下,因为接下来的一个周末我将可能与洱海失约,我于是把行走的终点定在了海舌。在洱海边问路,从来不曾有过失望,热情好客的白族人,总是耐得下性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按照村人的向导沿着湖岸继续前行,不多时候就到了金圭寺村,海舌以西南向东北的走势横在眼前。但初入舌口时我根本感觉不到那是一个伸入洱海中的半岛,一则是左右绿树成荫,更主要是半岛的宽厚。村口三棵粗壮的大青树高高耸立,中间一条石块铺成的路上,马车、行人、电动三轮挤成一堆,在小摊小贩的挤攘下,如织的游人潮水一般涌向海舌。路两边是田地,在炎夏的雨水滋养下,玉米已到齐腰。我确信至多一个半月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油菜堆黄的浓墨厚彩。我因而又一次想到了大理的田园四季,无论春秋冬夏,我们都可以拥有五彩斑斓的色彩。再往两边则是绿树簇拥的湖堤,行至前方渐窄处,我穿过玉米地来到树下,了无遮掩的湖光山色一片豁亮,沿湖的水草,潜鸥藏鹭,时不时会有它们快乐的鸣叫。

回到路心继续前行,从停车场过来,大抵也就是500米行程,人已到了海舌公园门口,此处不收门票,我看见路边一个标志牌上有详细的介绍:苍山花甸坝发源的万花溪,出得深谷分作十八沟,沟沟穿喜洲市集而过,汇而成湖,得名“龙湖”,湖入洱海,堆沙成洲,状如长舌,俗称“海舌”。“海舌”古名“大鹳鹏洲”,今沙洲成绿洲,飞禽筑巢,鱼戏清水,野趣横生……

但此时走进海舌,我却有几分说不清的羞赧。我说过,洱海是我最重要的文学地理,可当洱海演化为梅湖之前,它依旧还是洱海。记得大约十三四年前,我还蜷缩在洱海之源的一所乡村学校教书,每天送走学生后,空寂的校园里就仅剩下我只身一人寄宿在校,我于是就把大量的空闲时间都交付给了写作。很快,第一个发表的小说就这样诞生了。刊发于《大理》2005年第一、二期上的《梅山剑谱》,于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我的意念里,风光秀丽的大理不仅有着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还应该有着一种特殊的诗书侠义,所以我假以清末滇西农民大暴动杜文秀起义为背景,刻画了农民起义军被清廷镇压之后,一些侠客义士行刺清军首领杨玉科的故事。小说的开篇其实就是从海舌开始的,我记得小说的第一节章目就叫“海舌英雄大会”。在我的意象中,景色宜人的柳岸沙滩,也该是英雄豪杰的聚合之地。

而在我的小说中,杨玉科是个十恶不赦的刽子手,只因他残暴地镇压了这场伟大的农民运动。多年后当我来到位于大理古城东西中轴线上的大理一中,才知道这个至今已度过140年华诞,同时还是云南省连续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中学,前身就是由杨玉科所创的西云书院。在剿灭农民起义军后,大理百废待兴,作为一个贤明开达的白族官员,他始终具有开阔的卓识远见,捐献房产、田产和官俸,创立西云书院,一度被誉为“滇西最高学府”,为发展地方教育和弘扬大理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曾在一篇纪实文章中说过:大理是最适宜于读书的地方。的确,这里不仅有怡人的气候、迷人的风光、厚实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历代先贤总在弘扬文化、发展教育,促成大理崇文尚教之风,至今成为大理最显著的名片。

杨玉科同样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将领,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任广东高州总兵升署提督的他奉命率广武军三营抗击入侵法军,镇守谅山府属的观音桥,设伏三道,数战皆捷,大败万余法兵。后来,由于清军西线主将、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自退,弃谅山等地,撤入镇南关内。杨玉科在关外失去后援,遭敌重围,仍毫不退缩,英勇杀敌,孤军奋战,未能奏效。次年初,法军凭借重兵进入镇南关,教民在关内响应。杨玉科说:“吾百战余生,今得死所矣!”于是开关血战,中炮身亡。各路军队都溃败,以致没有人为他收尸,妻子牛氏亦以身殉夫。清廷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武愍,以表彰他平定内乱、抵御外侮之功,并在大理、镇南关建祠堂,皇帝亦三次谕赐祭文。

文学可以附加想象和夸张,为不让人误读历史,我当时也学金庸先生的行文样式,在作品最后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了简要的备注,但我当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在了农民领袖杜文秀身上。但正是这个小说的发表给我带来了巨大的信心,那个雨季,我在那个偏僻的小学校园里一气完成了长篇武侠小说《云横点苍剑气寒》。金庸先生曾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他那样的一名武侠大师,此后还以“元跨革囊”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写过一个《茈湖剑传》的短篇。然而人生最大的失败莫过于那幅《掘井》的漫画,不是地底没有水,而是在我们没掘到水的时候,就以为地下没水而放弃了——其实我们离成功往往仅只一步之遥。

行走在海舌之上,我远远看见大约有一公里有余的狭长半岛伸入洱海,大自然的造化之奇让人充满感叹。在这里,一边可以眺望洱海万顷碧波,穿过树林,另一边海滩又可以回望海湾环抱里的村庄,山融水色的旖旎景致实在让人称奇。游览于海舌长岛的,不只是那些结伴而来的青年男女,还有旅游团队以及三四口的小家庭,带着些须箩网笼,在湖边的沙滩上捕鱼捉虾,玩水嬉戏,欢声笑语交织一片。沙滩上,掺有厚厚一层贝壳屑,包括长岛之上裸露的泥土里,目之所及,细碎的壳屑如同糠皮满地,密密麻麻,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灿白的光亮,可想海舌的泥土之中,有多少是来源于当年的鱼骨蚌壳,大自然经历千百万年的演变,方才给我们留下如此一个美丽的绿岛。

14年后来到这个当初梦想启航的地方,柳岸沙堤,鸥鸟翔集,绿树成荫,我在走访之中亦充满了陶醉。再给自己一些时间吧!别人如此这般告诉我,我也常这般告诉自己。是的,时间,不说海舌,就是脚底下的每一粒沙、一粒蚌屑的诞生,都无不仰仗于时间。而我行走于洱海之畔,包括其后的码字,也都得需要时间!漫长的时间!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