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12月12
星期四 第1496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喜洲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模式 市苍保局学习贯彻新修订《苍山保护管理条例》 第三届“十畝·大理生活”市民卡双12火锅节启幕 图片新闻 大理供电局售电量创造历史新高 从“有塔无寺”到塔寺争辉

第2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从“有塔无寺”到塔寺争辉

□ 作者 魏向阳 2019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四 阅读:39

大理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一度曾因佛教盛行,被称为“妙香古国”、“佛国”。

崇圣寺,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老先生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天龙寺,因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得名,也被称作“佛都”,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寺院,为唐朝以来滇中最著名的古刹。举世闻名的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名片和象征,大理人民的图腾崇拜。大理人把塔称作文笔,崇圣寺三塔便如三支巨笔千百年来在蓝天白云间挥毫泼墨、大书特写!有人用“倒写青天纸一张”的诗句来形容非常贴切。他们西傍巍峨苍山,东临秀丽洱海,傲立千年于大理坝子中部。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一直至明代,寺院一直保存完好。据史料记载,崇圣寺鼎盛时期规模为“基方七里”、“佛一万一千四百,屋八百九十一间,(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斤”,寺院的布局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甚至千间。据土生土长于崇圣寺三塔旁三文笔村的我母亲讲,老辈人说以前进崇圣寺要一路走一路撒谷糠壳作记号才能走出来,不然会迷路的。然而,那壮观庞大的庙宇却在清朝咸同年间被烧毁,《徐霞客游记》记载的“有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铸造于南诏建极12年的两口大铜钟,则早已下落不明,只有作为崇圣寺建筑群一个组成部分的三座宝塔保留下来而百年孤独,孤独百年。如同晚清以来我们祖国的凄惨国运,崇圣寺败落成百年“有塔无寺”、见“塔”不见“寺”的尴尬窘况。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大理“文献名邦”象征的崇圣寺三塔,于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历史的长河奔流到二十世纪末,复兴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大兴旅游业的发展需求,为崇圣寺的逐步恢复重建带来了良好契机。1978至1981年国家拨款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维修与加固,而后逐步重建了雨铜观音殿和钟楼,重塑了雨铜观音、阿蹉耶观音,重铸了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据说为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的建极大钟。

及至新中国55华诞的2004年初破土动工,进行了总投资1.5亿元紧锣密鼓的崇圣寺恢复重建。按“源于历史超越历史”“出精品”的要求,整个建筑群落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个层次布局,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恢复了当年鼎盛时期的规模和壮观,终结了旧中国百余年“有塔无寺”“见塔不见寺”的尴尬。并与先前修葺一新的三塔融为一体,互为呼应相得益彰、交映生辉共显辉煌,真正做到了塔寺共荣寺塔交辉,可谓百年圆梦塔寺争辉!并成功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大理又增添了亮丽魅力和知名度,为苍山洱海风花雪月的壮丽美景增添了不尽富丽颜值和靓丽风光!

崇圣寺的重建复兴,是我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大起来的一段缩影,是新中国奋斗拼搏、辉煌灿烂70年的一个缩影!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