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12月11
星期三 第1495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凤仪镇举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 喜洲镇地下井封填攻坚战成效显著 图片新闻 市教育体育系统青年干部培训班举办 小岑70年嬗变

第2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小岑70年嬗变

□ 作者 张联发 2019 年 12 月 11 日 星期三 阅读:37

大理镇小岑村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站在村头举目西望,崇圣三塔尽收眼帘。村子与苍山第十峰——应乐峰垂直对峙,土地肥沃,农副产品丰富。70年前,全村有一百多户农户, 村里道路条件十分落后,出行极为不便,外出卖菜全靠人背肩挑,十分艰辛。居住条件十分简陋,有的三四户挤在一个院子里,多数住着草房,仅有为数不多几家住瓦房。由于经济滞后,发展缓慢。村里有一句古语流传数代,“小岑村的人胀也胀不死,饿也饿不死”。这句话在老一辈人心里记忆犹新,说明生活一般,满足于解决温饱现状,反正有瓜果蔬菜充饥饿不死人就行。

那时候,全村通往外界仅有两条弯弯曲曲、凸凹不平的土路,阴雨天泥泞路烂。下田劳作和外出卖菜全靠人背肩挑,只有极少户富裕殷实人家才有马匹和毛驴。直到1960年,大队购买了第一架3匹马的马车,解决4个生产队的部分运输,之后又逐年买了4架马车,每个生产队一架。数年后又买了手扶式拖拉机,但多数人家还是靠人背肩挑。记得有一次,四队的赵先生把自留地上种出的藠头100多斤,后半夜就从家起身挑起赶往凤仪去卖。途经大理古城和下关许多村庄,行走30多公里路程,摸黑肩挑重担赶路,不知出了多少汗水,肩磨肿了,把藠头挑到凤仪街时天才蒙蒙亮。村民大多数像他一样都是靠人背肩挑到古城、下关和喜洲等地去卖菜,种出的藠头等蔬菜去街上卖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为了生计不得为之而奔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项富民政策不断深入人心,加上村民们不懈努力,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富裕。乡村道路、村容村貌和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光阴飞逝,弹指一挥间。7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帮助下,全村人不忘初心、砥砺奋斗,村容村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村子已发展成为两百多户。原来的两条土路建成为4条,条条与大丽路相连并硬化,平坦且宽畅。海西的大丽路沿村而过,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出行非常方便。汽车进农家也不是一句空话。当你歩入村道,两旁楼房拔地而起,一家赛过一家的漂亮,房墙画上栩栩如生的彩画,有些大门用上红木,照壁很讲究……两个停车场、房前屋后和宽道旁停满了各种车辆,摩托车和电动车不计其数。进古城外出,可乘村头途经的公交车,遇有急事一个电话村里的的士就可到家门口,出门十分方便。

如今,卖菜不出村,非常方便。村里已有十多户专门卖菜户,他们都有自已养的车,村民种出的各种蔬菜在村里就可以卖。每天下午六七点钟,在村道上南来北往,东奔西走的人流川流不息,他们把洗得干干净净的萝卜、藠头、芹菜和青白苦菜……无公害的蔬菜,用手推车或自制的三轮四轮小拉车,运送到各自约定买主的家门口,过称后装上车,买主按品种和质量付给现金。买主把装好车的蔬菜运往下关、宾川、丽江、楚雄等地销售,保持蔬菜的新鲜。

如今,全村己发展为250多户近两千人口,村民基本都建盖了新楼房,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比一年好。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和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村民们常说:“这都是共产党的好领导,享共产党的福,感谢党的富民好政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