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11月22
星期五 第1484期

大理:“两提”聚焦转作风 “容纠”并举促担当 初心不改再出发

编辑:大理时讯编辑 记者:赵 璐 朱 滢 吴 志 摄影报道 2019 年 11 月 22 日 星期五 阅读:33

深秋的洱海,水静波平,湛蓝的水和蔚蓝的天相互映衬,更显纯净美丽。

10月23日一大早,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洱海边,机械声隆隆作响,挖掘机、推土机、工程车不停运转,工人们正在加紧埋设管网……20多天后,这里将变成可远观秀美田园诗画、近观洱海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

“古生段2.04公里工程全面提速到11月15日完成,工期由原来的2个月变成现在的30天。”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湾桥段施工方负责人字国栋表示。

“工程全面提速”,是近几年洱海保护治理中出现的“高频词汇”。

而一项项洱海保护治理工程全面提速的背后,彰显的是大理州市党委、政府敢担当、勇担当、善担当的举措和气魄,汇聚的是各级党员干部夙夜在公、苦干实干的坚守与奋斗,凝结的是无数市民群众把小我融入大我的动人篇章。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不忘初心,步履铿锵。当前,随着大理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工作作风提升年”和“工作效率提高年”活动的实施、容错纠错机制试点工作的实行……不仅让大理市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众志成城、所向披靡”的信心与希望,而且还激活了大理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敢为有为的热情,更通过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攻坚民生“小事”、办好民心“大事”,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顶在前面、干在难处”成为推动全市工作落实的风向标。



在一线担当作为 助推工作提质增效

“生态廊道湾桥段建设工作现已进入攻坚阶段。”湾桥镇党委书记杨晶介绍,结合“两提”活动,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湾桥镇分指挥部全体党员干部在一线指挥、一线协调、一线解决问题,做好组织、纪律、执法、后勤“四个保障”,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不走马观花,不蜻蜓点水,而是直奔现场,直接参与解决问题——这是字国栋对大理市参与洱海生态廊道建设党员干部的切身感受。“施工单位所反映的问题,领导干部能当场解决的就一锤定音,需要回去集体研究的,也很快就能有回音。”字国栋深有感触地说。

“结合‘两提’活动,洱海生态廊道建设全面提速,指挥部、乡镇分指挥部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全体党员干部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一线办公,现场解决问题。”洱海生态廊道指挥部工程部副部长段能介绍,参与生态廊道建设的党员干部白天主要以施工推进为主,晚上以会议研究落实为主,做到每天有分析、有计划、有落实,确保年内顺利完成50公里生态廊道建设目标任务。

坚持一线办公、夜以继日全力推进项目、致力于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和标志性工程的一幕幕,对大理市奋战在洱海保护治理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并不陌生。

2018年4月4日,在大理市召开的“工作作风提升年”和“工作效率提高年”动员大会上,大理市委书记高志宏向全市各级各部门发出动员令,吹响坚决整治“纪律不严、作风不正、担当不足、效率不高”四大问题的“冲锋号”。

“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为负责者负责,着力解决庸懒散慢、效率低下等作风顽疾,不让‘效率低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风气,成为一种常态。”作风建设的“冲锋号”已然吹响,大理市各项工作和项目的推进便按下了“快进键”。

“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是大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高志宏说,近年来,大理市注重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提升干部作风、提高工作质量的“两提”活动,大力推进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干部建设,探索试行全员积分管理,加强纪律教育,在全市一线重点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和作风过硬的干部。

同样是在2018年上半年。按照省政府 “尽量往前赶、不耽搁,加快推进洱海流域截污治污工程建设,力争2018年上半年实现全面截污”的要求,围绕6月30日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目标,大理三次对截污治污工程进行了提速。

为全力抢抓工程进度,大理市洱海流域截污治污工程各项目建设指挥部全体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持一线工作法,与施工单位细化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及时组织召开工程提速服务保障工作协调会,解决施工过程中各类问题。同时,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机械设备,加强人员配备,强化施工组织,采取“三班倒24小时连续施工”的方式,科学组织调度,加快项目建设。

经过三次提速后,大理市洱海环湖截污(一期)工程工期从36个月压缩为28到24个月,提速8到12个月;二期工程工期从30个月压缩为12个月,提速18个月。2018年6月30日,大理市截污治污体系实现管网闭合进入运行阶段。

“特别是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激励机制,全面激活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官不为、不担当、慢作为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全市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大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琮介绍,大理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自去年 “两提”活动开展以来,紧紧抓住党员干部在洱海保护、脱贫攻坚、棚改、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纪律作风问题,严格考核结果运用,全市上下“人心齐、干劲足、敢于担当”的氛围正在形成。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 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全市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地方入手……重点整治对群众利益不关心不解决、脱离工作实际、令不行、禁不止作风不正问题……” 《大理市“工作作风提升年”和“工作效率提高年”实施方案》以及一系列直面问题的举措,犹如一把把利剑,直指干部作风,让全市干部真正感受到风气之变。

制度再好,要看实效。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工作这块“硬骨头”,就是例证。

克服无办公场所、无资金、无人员等实际困难后,2018年3月22日,大理市“三线”划定指挥部挂牌成立。

然而,一时间要拆除1800多户老百姓的房屋,部分老百姓表示不理解。这短时的“阵痛”曾一度让“三线”划定生态搬迁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知难而上谓之勇”。在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中,大理市破冰而行,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晚干不如早干、慢干不如快干、小干不如大干的意识,采取超常规措施,顶在前面、干在难处,扎实推进“三线”划定各项工作。

大理市四班子和“两区一委”领导班子成员一齐上阵,市、镇、村全面动员,白天一线开展工作、晚上研究解决问题;

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一线指挥,多次与餐饮客栈经营户交流座谈,接受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专访,主动见群众、见媒体,争取赢得主动;

各工作组经常深入餐饮客栈经营户、老百姓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付出千辛万苦,做好“三线”划定入户动员、房屋评估、协议签订、安置地征地等各项工作;

……

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从2018年6月26日签订第一批搬迁协议到2018年12月30日最后一户喜洲镇桃源村“聆海沐月”客栈进入拆迁,1806户生态拆迁任务圆满完成。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彰显着大理市委、市政府决策的审时度势和执行的义无反顾,更凝结着全市干部群众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艰辛付出。

“大理市这几年在文明城市创建、脱贫攻坚、旧改棚改等方面要做大量工作,我们连续开展了洱海保护治理 ‘五大整治’ ‘六大工程’ ‘七大行动’ ‘八大攻坚战’。”高志宏表示,为了保护好洱海,大理市许多干部职工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日,心无旁骛地保护“母亲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很多。

为让搬迁老百姓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保障搬迁群众的最大利益,大理市根据总目标及时倒排工期、细化任务、挂图作战,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1806”小镇项目建设工作。

10月24日,在大理市洱海保护生态搬迁“1806”小镇大理安置点项目现场,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干劲十足,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结合项目实际,我们采取三班倒加班加点的方式,加大人、机、财投入力度,确保年底实现样板区项目全部建成。”项目负责人罗耀介绍。

“洱海保护生态搬迁‘1806’小镇建设项目,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主、企业实施、规划引领、集中安置、产业配套、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及‘宜安居、兴产业、共发展’的要求来高标准打造的。”大理市洱海保护生态搬迁“1806”小镇建设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崔松林介绍,目前已完成项目的可研、规划等前期工作,正在加紧推进大理地块的建设,争取让群众早日住进安居住房。



为干事担当者撑腰鼓劲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今年,在抓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巩固“两提”活动的基础上,大理市在全州率先启动实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试点工作,为干事创业、敢闯敢试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

“由于各方面条件、因素的制约,在一线工作的一些干部出现了工作失误、纰漏和瑕疵,大理市摸索出了一套容错纠错机制,目的是让虽然受到问责、处理但守住了干净干事底线的干部同志能够静下心来,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用正能量的心态去努力工作,更积极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志宏介绍。

2017年2月,微信公众号“聚焦大理”对大理市下关镇洱滨村污水直排洱海、随意焚烧垃圾等问题进行了曝光。后经调查,下关镇洱滨村确实存在生活污水汇入沟渠直排洱海的问题。

2017年9月29日,因在洱海保护治理防污治污工作中出现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时任下关镇党委副书记、分管环保工作的李建勇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

“受处分后,我没有灰心泄气,而是进一步端正态度,自觉主动分析、查找、完善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回忆起那一年受到的处分,现为大理市市委第五巡察组组长的李建勇感慨道。

鉴于李建勇受到处分后,深刻吸取教训,在2018年洱海流域保护治理“三线”划定生态搬迁拆除工作中善于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作为,取得较好的成绩,今年3月,大理市容错纠错试点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提请对李建勇同志实行容错的意见》。“这次我被纳入了容错纠错的范围,使我深受鼓舞,放下了思想包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倍加珍惜组织的关爱,尽心竭力、大胆履职,不辜负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和期望。”李建勇说。

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需要容错纠错机制发力。大理市实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了全市干部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作为,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着力营造遇事敢担当、干事有遵循、做事有底线的良好政治生态。

“我们一直在思考容错纠错机制和个人出现问题进行处理之间的平衡,不要让干部感到受苦受累还流泪,要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高志宏说,对广大干部要有公平正确的评价,他们的辛苦付出不仅要让组织看到,也要让老百姓看到,同时干部个人有问题、不干净、守不住底线的,也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处理。

“目前,全市已经容错8起,其中主动容错7起,申请认定容错1起,召开澄清反馈会7场次,为反映失实的干部澄清正名,为担当者撑腰鼓劲,打消干部的顾虑,放下包袱,继续干好工作,也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张琮介绍。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大理市实行容错纠错机制以来,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中引起较大反响,切实解除了担当者的后顾之忧,让大胆履职的党员干部吃了“定心丸”, 让一线基层干部满怀激情干事业、轻装上阵谋发展,推动形成了全市党员干部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张琮说:“下一步工作中,大理市将结合主题教育的开展,进一步压实责任,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模范带头,多做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事,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和谐大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作风保障。”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大理各族儿女正沐浴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光辉,突出作风转变,勇于担当作为,挥洒精彩人生,共同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苍洱盛世图。

“只有锻造一支心无旁骛、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用坚守、坚持、坚韧的心态去不断努力工作,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才能够呵护好大理的绿水青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作出党员干部应有的努力。”高志宏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提”活动以及容错纠错机制,要培养一批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党员干部,使全市干部队伍形成老中青的梯次配备结构,为大理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