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清晨,一场雨后,碧空如洗,秋阳下的洱海泛着粼粼波光。
在洱海锦溪入湖口,一条小船沿湖岸慢慢地划着,3名穿着印有“洱海专业打捞队”字样蓝色马甲的打捞人员正在打捞水草。
“大哥,今天入湖口水清吗?水草多吗?有垃圾吗?”一名身材敦实、皮肤黝黑的小伙蹲在岸边,与打捞人员攀谈着。
这名像普通群众一样、看不出一点干部模样的小伙,就是银桥镇生态环境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彬。
“能在洱海保护一线工作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快到国庆长假了,到时游客数量会大增,你们只有辛苦些,多来打捞一下。”对打捞人员叮嘱了几句,杨彬带着同事立即前往下一个工作地点——磻溪珠联阁水质观测点。
捡拾垃圾、取水观测、记录情况……看似简单的水质观测,杨彬和同事做起来一点也不马虎。
“这段时间是保水质、防蓝藻的关键期,杨主任带领我们,每天早上到镇内7个水质观测点查看,下午又到河边巡查,如果有蓝藻就组织专职或应急打捞人员及时进行打捞。”银桥镇生态环境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乔友告诉记者。
出生于大理古城,在洱海边长大,洱海对于杨彬来说,不仅仅是家乡的一片湖泊,更是必须守住的一汪乡愁。杨彬对记者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理,作出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作为党员,我们应该把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当作是初心和使命。”
“习总书记也说过,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对于我们党员来说,能在洱海保护一线工作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杨彬坚定地说。
牢记这一光荣使命,扛起党员的责任担当,在洱海保护一线工作的五年间,杨彬勤于学习、善于钻研,银桥镇辖区内每一处污水处理站点、每一段污水管网、每一口污水检查井、每一个垃圾收集点都留下过他的身影,他也迅速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同事眼中的“环保专家”,诠释了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匠精神。
从农户化粪池建设到环湖截污工程建设,从辖区裸露滩地整治到入湖河道清淤……杨彬在一线参与、一线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通过不断学习弥补了自己工作经验不足的软肋。
“五年前,我由于工作调整,来到洱海保护一线工作。点点滴滴的工作让我深刻感受到洱海保护的担子和压力,但这既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杨彬说,“我们身上的担子再重,也要牢牢记住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洱海保护永远在路上,不管前面的困难有多大,我们都不能退缩。”
离开磻溪珠联阁水质观测点时,杨彬的手机响了起来。于是,他和同事又赶到西城尾村,与水务公司施工方人员协调处理污水泵站消防水管埋设问题。
这一管网埋设因为涉及村内新浇筑的道路,并需要向部分村民借地,在前一天(9月25日),杨彬与西城尾村村民又开了一次协调会,最终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为国庆后如期进场施工打好了基础。
随着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日趋复杂和严峻,环保纠纷协调已日趋成为一项重要基层工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相关协调工作,也已成为杨彬现在的工作常态。
杨彬对记者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洱海保护永远在路上,不管前面的困难有多大,我们也不能退缩。这不仅仅是习总书记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杨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杨彬对待工作始终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他总是冬顶严寒、夏冒酷暑,风雨无阻地出现在每一处需要他的地方,遇到困难时他也总是不顾一切地冲在前面。
“杨彬主任是一名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好同志。他每天基本都是镇政府里最早来上班的同志。”李乔友向记者介绍,环湖截污工程提速期间,需要与市指挥部、施工方、村组协调大量工作,由于作息不规律,杨彬的身体出现了不适,但他不肯请假休息,导致免疫力严重下降。三天时间不到,杨彬的脸肿了起来,有一半的嘴唇已经歪斜,到实在吃不了东西时他才去州医院检查。在州医院杨彬被确诊为严重的面部带状疱疹,但他还是请求医生只开点外敷的药,医生严肃地批评他,“疱疹病毒已经侵犯你的面部三叉神经,如果医治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面部神经受损,进而引起面部肌肉瘫痪或萎缩等严重症状!”杨彬这才休息下来,待固定治疗期满后又立刻投入到工作中,现在他的右侧脸颊还时不时会感到刺痛。
遇到困难和挑战,杨彬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时刻提醒自己要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杨彬说:“洱海保护工作对于我们每个参与者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工作的里程碑,家里人会支持我们,我们也要给自己鼓劲。在今后的洱海保护治理中,我们更要奋力作为,履行好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015年,杨彬被评为大理市“洱海保护先进工作者”;2017年,杨彬荣获“大理州洱海保护‘七大行动’ 先进个人”称号。
记者 赵 璐 吴 志 杨丹妮 摄影报道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