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浴血奋战,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光耀全世界——我就出生在那年。
那时,新中国才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累累伤痕还未抚平,一群穷凶极恶的豺狼就张牙舞爪地扑到了家门口。中华好儿女,保家卫国,跨过了鸭绿江,他们凭着一口炒面一口雪、一杆钢枪一腔热血,以视死如归、感天动地的英勇气概,顽强地把武装到牙齿、猖狂到极点的侵略者赶过了三八线,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我的家在凤仪凤山脚下赵氏村(今凤翥村)。村后有一座“雨花寺”,据文史记载,它是大理地区较早的一座佛教寺院,比崇圣寺还早四年。听老人讲,赵氏村的历史比雨花寺还要久远。
当我能记事时,由于自然界的天灾,恶劣的国际环境,祖国正经受着千难万险的考验,人民正经历着艰苦卓绝的奋斗拼搏。
我刚入学时,背的书包是一个很旧的青灰色小布包。一天放学回到家,我才发现书包的一角破了一个洞,一支没用几天的新铅笔漏掉了,为此我一整天都闷闷不乐、不言不语。从那以后,奶奶在小书包上先后缝补过三次。小书包里还时常装着干涩粗糙、很难嚼咽的米糠粑粑。
那时为了生活,村里有不少人去砍柴卖,没多久凤山上的树全砍光了,又只好去割茅草卖。隔壁家的老叔三十多岁,他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十分艰难。有一天,天才蒙蒙亮,他就上山割茅草,直到黄昏时,村民把他背回家里,他已是奄奄一息。家人问他:“哪里难过?”他气若游丝慢慢地说出:“我肚子饿……”还没到半夜,他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贫穷、饥饿、疾苦,就像一支支青箭,深深地刺进了凤山的胸膛,刺在了它那光秃、枯寂、苍凉的山体上。刮风时,它在伤心地呜咽;下雨时,它在悲痛地流泪;雷鸣时,它在不停地颤抖,但它始终拼尽全力挺立着。
在那万般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儿女们目光坚定,满含着希望和寄托,深情地、久久地凝望着祖国母亲;祖国母亲用她温暖而有力的双手,把众多的儿女紧紧地搂抱在宽阔的胸怀中,拉着、扶着、帮着,一路风、一路雨,一步一个脚印,百折不挠、砥砺前行,每个脚印里都浸满了滚烫的汗珠和辛酸的泪水。
穷则思变,穷则盼富。在这段极其艰难的行进中,确实走了一些弯路和冤枉路,人民也付出了很多的辛劳,但离丰衣足食还是很远很远。要在荆棘丛生的千沟万壑中探索、寻找到一条通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啊!
一个一心一意为国、全心全意为民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她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1978年召开了一次载入史册的会议。之后,她再次带领中华儿女,走过茫茫荒野,穿过死寂的大漠,走出无边的泥泞沼泽,终于走上了一条前程似锦的康庄大道,祖国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如今的凤山,草木繁茂,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站在凤山上,整个凤仪坝子尽收眼底:青山环绕四周,悠悠波罗江由南向北贯穿其间,大凤公路横贯整个坝子,新农村星罗棋布;工业园区内,街边绿树成荫,厂房整齐排开;山的前方是飞机场,山后是高速公路,山下是高速铁路,山的左面是农科所,山的右面是传来朗朗读书声的学校……回到七十年前,这真是用语言都难以叙述的美景、丹青妙笔也难以绘出的画面。
可歌可泣的七十年,日新月异的七十载,山川大地变了模样,换了人间,这是史无前例的千年巨变。
旭日东升,明媚的阳光照在了高高的凤山上,也照在校园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上,它是那么鲜艳、那么神圣、那么的灿烂无比……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