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10月21
星期一 第1460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李凤章:集建房和礼俗传承于一身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李凤章:集建房和礼俗传承于一身

□ 作者 又 凡 文/图 2019 年 10 月 21 日 星期一 阅读:60

很多大理人的童年记忆中,一直有一块闪耀的光斑,那就是做竖房子客。

隆冬的清寒里、雪亮的阳光下,一个黄灿灿的木屋架,贴着红纸墨字的对联,无比喜庆地屹立在村子最热闹处,卖花花绿绿糖果的老人等候在路口,亲戚朋友们衣着光鲜地前来做客,在喜气洋洋,侧着身子互让的忙碌中,木匠大师傅手抱公鸡,唱着口诀,与泥水匠大师傅一左一右,神勇地跃上新房,之后,就是这场客事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丢馍馍。

咧开嘴笑、满身点着红红绿绿小梅花的馍馍,分东、南、西、北、中五路,从天而降,之后是撒花钱,一分、两分、五分的硬币和一角、两角的纸币,夹在糖果瓜子中哗哗撒落,抢到一个馍或五分钱的喜悦,或许是长大后多少年都再没有过的,所以,回忆起来,特别光亮,那位喊口诀丢馍馍的木匠大师傅,更像一位英雄,在记忆中挥之不去,多少年了还鲜活如初。

洱源县凤羽镇的李凤章,便是这样一位名振方圆几十里的木匠大师傅。

深秋,来到李凤章家,头一天,他家一位同村的亲戚刚竖完一院新房,三开间,明黄色的木料拼搭成的框架,和我的家乡鹤庆一带的又有所不同,就是第一层的墙体已经基本砌完,而在鹤庆乡村,就是一架房子,一点儿墙都没有,需要办客后架了板,再慢慢舂土墙。有一次,白族画家杨云水老师应我的稿约,画丢馍馍的场景,她的画中木框架第一层有墙,我还误以为画有瑕疵,直到这一天,才知道原来也有先砌墙的,她是云龙人,想必云龙白族建房,也是这样的吧。

据李凤章介绍,作为木匠大师傅,给主家建房,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看地基。按主家的要求,合理规划用地,在保证堂屋大小的基础上,确定两边厢房的大小。

其次,开料单。即根据规划给主家的建房方案,开出料单,多少柱子、多少梁、多少椽子等,主家将按料单备下木料。一般而言,三开间的房子,中柱4棵、柱子12棵、圆木18棵、挂方18棵、梁18棵、楼楞36棵、照面方3个、里方3个、紫筋棍3个、紫筋柱4个、承座和大仓各24个、椽子120根、状元板3个。

随后择日子。请地师选一个黄道吉日,开过木,送过木神,便可正式动工了。开木时,主家要准备祭拜木神的酒席,四色油煎粉皮和乳扇,敬上糖果、酒、茶等,点上两对香,磕头祭拜。之后按地师测定的方位,将木神送走,最后送喜钱给大师傅,过去送3.6元,现在送360元。

开好木,就要搭建房所用的工作架。将柱子、方料等木材,大致分门别类,头是头、尾是尾地摆顺,修平整,在此基础上选料,仔细斟酌选出紫筋梁、承柱、大插等,并将木材根据用途大致削头去尾。

随后,吊、打墨线。将木材按楼上和楼下的用途细分,一般楼上高七尺、楼下高八尺。进深一般为2.2丈,这样的进深,屋顶的坡度为5.5度,这个坡度有一个计算公式,即进深的二分之一再乘以5%,即2.2×0.5×0.05=0.055,即5.5的倾斜度。

打好墨线就要打眼。比如柱子是母榫,方料为公榫,也有打穿的,有一整套方法。

与此同时,泥水匠要砌好石基、柱基,将墙砌到一楼不满约2尺的地方,并搭好竖房子用的架子。这墙砌到一楼不满约2尺高,正是这一天看到李凤章亲戚家新竖房的样子。

做好这一切工作,就迎来了竖柱之庆。择一个好日子,将房子框架竖起来。这一天,要大宴宾客,其实头一天晚上就很热闹了,村中好友、邻居齐聚主家,唱板凳戏,吃圆宵,贺鲁班。

第二天一大早,木匠、泥水匠和帮忙的村民齐心合力,随着“克——克——克!(白语‘起来’的意思)”声不绝,晨曦中大伙儿将准备数月的房子框架竖起,仅留下紫筋梁,在中午大宴宾客时再拉上去。上梁仪式是整场客事的焦点。

过去,紫筋梁要放在老房子里,上梁时,锣鼓家私敲打着从老宅“请”到新居,再架上去,现在,为方便起见,直接摆放在新居了。

上梁时,木匠大师傅会说:“紫筋梁,紫筋梁,你是山中之王,主人把你请下来做紫筋梁!”

之后,木匠大师傅和泥水匠大师傅一左一右,一齐把身披红绸的紫筋梁拉到相应位置。

此时,木匠大师傅要用一只大红公鸡点梁,边点边唱:“鸡是什么鸡,你是凤凰英,你身披红袍头戴金盔身穿六甲,今日某某家竖宝殿,用你来点神威,点紫筋梁;紫筋梁,紫筋梁,你是山中的木王,我是鲁班的弟子,用你做中梁,一点点龙头,恭贺主人大发大旺,二点点龙尾,飘来九江四海水,三点点中央,五世齐昌;点柱子,一点文曲星,庆贺主人大出头,二点右中柱,武曲星君在此保平安。”

点完,用木锤敲紧梁头梁尾,同时这样唱:“一敲敲梁头,清吉平安;二敲敲梁尾,后代子孙大发大旺。”

做完这一切工序,就到了丢馍馍的时间。先在堂屋的位置向下丢给主家,那是所有馍馍中最大的一个,里面蒸了硬币等寓意吉祥的物什,主家中最德高望重的一位,穿戴整齐,男的用大衣、女的用围腰来兜馍馍,木匠大师傅丢下馍馍时会唱:“接得着宝,荣华富贵;接不着宝,富贵荣华!”无论接到接不到,主宾均十分欢喜。

然后,分东、南、西、北、中五路,丢馍馍。大师傅会这样唱:“一破东方甲乙木,二破南方丙丁火,三破西方庚辛金,四破北方壬癸水,五破中央戊己土。”

跟着撒花钱,这样唱:“钱是什么钱,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钱;水是什么水,水是飘洋大海水。”边唱边看着大家抢花钱的时候,就浇下水来,浇得人们四散跑开,人们边跑边笑骂,场面十分吉庆欢喜。

这样上完梁,木匠大师傅的竖房工作就完成了,剩下合龙口、盖瓦等,都是泥水匠的事,等这一切弄完,还有些巧活,比如雕格扇门、格子窗等,那是慢慢装饰的事了。

由此可见,木匠大师傅不仅要熟知建造房屋木框架的所有技艺,更要懂得建房从头到尾的仪轨,他不仅是建房艺人,更是建房过程中民俗礼仪的传承者。

李凤章说起这一切,信口而来,头头是道。不过或许因为他年轻时过于劳累,身体不是很好,耳朵也有点儿背了,好在他儿子李剑锋已学会所有的技艺,老伴天天看着也都知晓,母子在一旁帮着解释,讲得非常清楚明白。

说起李凤章一家对凤羽白族民居建筑技艺的贡献,还得从父亲李垫基说起。

李垫基是剑川县马登镇东华村人,生在木雕之乡,做得一手好木匠活儿。当时的凤羽,虽偏居一隅,但因为出过很多进士,一些家族颇有根基,有钱建房子,于是李垫基便来到凤羽做活。

和普通木匠不一样的是,李垫基不仅给东家建好了房子,更被东家选中,成为上门女婿。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李垫基是如何仪表堂堂、心灵手巧,才让东家的女儿刮目相看,以身相许,从此既改变自己的命运,又带出一拨又一拨徒弟,从而影响了凤羽一带的民居样式。

说起来,这是一个剑川木匠与凤羽读书人家姑娘的美丽爱情故事呢!这位老爷爷,后来活到94岁高龄。

今天走进凤羽古镇,古朴典雅的白族民居随处可见,无不飞檐翘角,书香袭人,既保持了青瓦白墙土木结构的白族民居特色,又彰显出山乡耕读传家的质朴家风,宜居,又充满建筑审美。无须多言,这些代代沿袭的民居,以及高耸在凤羽街上的“凤羽镇”照壁,引人注目的“进士墙”,已无声讲述着动听的凤羽故事。

李凤章家非常美观、舒适,沿一条长满小草的石板路进去,大门檐角高高飞起,里面是以黑色为主调的小院,沉静宜居,打扫得一尘不染。院中有一株梅树,风姿绰约,屋檐的影子落在雪白的照壁上,勾出一路弯弯的月牙,随着日影缓缓上移,美极了。

今天,李凤章的大儿子李庆锋和几个侄子,都是村里村外有名的木匠师傅,李庆锋目前正在申报凤羽白族传统民居建筑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小儿子李剑锋大学学的是美术,在中心校工作,老早的时候他想学木工,父亲没有答应,一心让他上大学,他因为喜欢就偷偷学,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活计,如今父亲答应让他学了,他也学了个大概,节假日,村里找不到主持上梁的大师傅时,他便在母亲协助下一起完成这项工作,现在也打算申报传承人了。

在李凤章家,挂着一幅老父亲李垫基的画像,是这位老人家在世时,李剑锋画的写真作品。今天,采访结束后,他们母子和李凤章一起在家中合影。传承的故事,就是这样代代书写的吧。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