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10月16
星期三 第1457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我市各级各部门抓实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市妇联凝聚“她力量”助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图片新闻 汽车开进寻常百姓家

第2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汽车开进寻常百姓家

□ 作者 尹祖泽 2019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三 阅读:33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汽车在云南来说是稀罕物,214国道上跑的寥寥可数的车子都是国营或集体的,而且大都是货车。那时一个县政府就配置一辆公用的吉普车,单位办事急需用车还得请书记或县长批示。公社(乡镇)一级是不配备公车的,即使有拖拉机也是用来耕地的。但遇到紧急事情要办,还得屈尊于拖拉机。虽说拖拉机颠簸得要命,但总比坐马车要快些。我记得喜洲供销社有两辆马车在当时是首屈一指跑得最快的车子。究其原因就是供销社的马吃“皇粮”,有一份定量供应的粮食,吃得好,自然是膘肥体壮跑得快了。生产队也有马车,但跟供销社的马车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那时私人的交通工具就数自行车快捷了。但自行车凭票供应,而且买得起的人也不多,在村子里是很难见到自行车的。我记得那年表哥结婚,他在城里工作的朋友骑自行车来参加表哥的婚礼,表哥借朋友半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去接新娘,并且载着新娘子回家来,一时间轰动了婚礼场面,人们觉得这是“新生事物”,在村里传为佳话。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州府下关至喜洲镇开通了班车,一天一个班次。就这样的事也让喜洲周边的农民欣喜不已,有人相邀走几公里的路去喜洲车站看客车是啥样子。看过客车的人回村后,又添油加醋渲染一番,又激励着另外一拨人去看客车了。母亲就是其中之一。我记得她回来给我们讲:客车有我们屋子一样大,能坐30来人,还有沙发座位,汽车不烧煤,是喝一种叫“汽油”的东西,比供销社的马车跑得快多了,一个小时能跑30多公里。“听说,”母亲神秘地往四处一看,吩咐我们关好门。她压低声音对我们讲:“听说外国人每一个家庭都有小汽车哩,他们上下班都开自家的车,方便得很呢。咱们国家到哪一年,汽车才能开进百姓家?反正我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了,你们也许能看到。”“出去不要乱讲哟,追究起来是要挨批判呢!” 母亲特別嘱咐我们。外国人住高楼大厦,有电灯电话喝自来水,家里有小汽车等等的传闻,我们比母亲早听说过,但不敢讲给母亲听,怕挨她的骂。现在由她嘴里讲出来,可见母亲认识的提高。要富裕不要贫穷是人们的愿望,也是所要追求的目标,只是在那特定的年月里不敢说不敢干罢了。

弹指一挥间,到了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大的不说,就拿“行”这件惠及老百姓的事来讲,那真是“换了人间”的变化……现在你有兴趣到州府下关街头走一走,映入眼帘的是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这些车又大都是私家车,可以说在城里每家都有小车,有的家甚至有几辆。农村里也一样的有小汽车开出开进。自从公路网络连接“村村通”后,农村里掀起了买车的热潮,小车开进了寻常百姓家。农民有了私家车,去趟城里方便快捷;农闲时一家人自驾游,自由自在出去玩耍无比的惬意。现在自驾游已经成为农村人外出旅游的首选了。表哥的孙子结婚,他组织起浩浩荡荡的迎亲车队去接新娘,又一次轰动了村子。大家感慨地说:“真是今非昔比的大变化呀!”

2018年10月10日(农历)母亲90岁生日那天,我们五兄妹的儿女,母亲的14个孙儿女们开回来14辆车庆贺母亲的生日。一长溜车停在门外,甚为壮观。母亲高兴地说:“我们现在的生活都赶上外国人了,有高楼大厦住,有自来水、电灯、电视、电脑、手机使用,每家还买得起小车,这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呀!” 回到家,母亲感慨地对我们说:“我是看到了,也享受到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成果,只可惜你们的父亲走的早,没有看到这一切,如果他还在那该多高兴呀!”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