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清,大理兴。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也是大理一张靓丽的名片。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理市始终依托和围绕洱海保护进行改革发展,广泛动员、多措并举保护洱海,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谈起洱海的变迁,家住湾桥镇古生村的老党员杨练便有说不完的话:“五六十年以前,我们每天都会去洱海里游泳,顺便还捞一些海菜、螺蛳。”然而,说起洱海两次大规模蓝藻暴发,77岁的杨练有些伤感和失落。“1996年和2003年两次蓝藻暴发,洱海水质变差了,我们都非常痛心。因为我们生长在洱海边,依靠的是洱海,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对我们的影响了。”
要留下什么样的洱海给子孙后代?深刻的问题困扰着沿湖群众,也成了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开展洱海保护治理的不竭动力。大理市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常务副组长闫文玲介绍,大理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实施“双取消”“三退三还”“四治一网”“五项整治”“六大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洱海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视察,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合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构建起“多层级联动、全流域覆盖、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保护治理体系和责任体系,各级干部以“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担当和决心,在全市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山水林田湖草”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思路,坚持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打好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八大攻坚战”。推动洱海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到“生态之治”转变,保护方式从“保护为主”向“防治结合”转变,保护主体从“部门为主”向“全民共治”转变。
上面千条线,落地一根针。为切实贯彻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沿湖各乡镇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我们努力确保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切实落地,广泛发动老百姓,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使水更清、村更美,更能记得住乡愁。”湾桥镇镇长杜凯洋告诉记者。
湾桥镇古生村村民何开纯就是被发动起来的群众之一。66岁的何开纯从小在洱海边长大,见证了洱海水从清澈到被污染再到全民护海的历程。因为对洱海的热爱,7年前他选择做了一名“洱海卫士”,以实际行动保护洱海,呵护绿水青山。“我们住在洱海边,看着水干净了,我们住着舒服,也留给子孙后代比较好的环境。”
如何开纯所愿,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在全市各族群众的理解支持中,我市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洱海全湖水质为7个月Ⅱ类水质、5个月Ⅲ类水质,为2015年以来水质最好的年份; 2019年1至5月洱海全湖水质为Ⅱ类水质,全湖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双廊镇对这句话又有了更为实在的体悟。在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中,双廊镇以短期阵痛换取长远发展,经过三年多的整治,全镇整体风貌、基础设施、交通和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提升。如今,双廊镇获评“云南省特色小镇”,旅游业也正在回暖。整洁的街道,清澈的湖水,让双廊镇又成了人们心中诗意的栖居之所。
洱海的保护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闫文玲说,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艰苦努力,更离不开全市各级干部群众的艰辛付出。尤其是洱海核心区的餐饮客栈关停和生态搬迁等工作,更是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下一步,大理市将继续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做到长期的治理规划和短期的重点工作相结合,持续发力,坚决打赢洱海保护治理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实现洱海流域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记者 李俊波 杨振飞 赵碧志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