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9月19
星期四 第1442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市供销社积极助力“绿色食品牌”建设 下关一小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活动 图片新闻 山乡农家七十年 市林检局多措并举加强“红棕象甲”防控工作 市社保局开通网上大厅审核业务 凤仪镇开展农函大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第2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山乡农家七十年

□ 作者 杨 荣 2019 年 09 月 19 日 星期四 阅读:41

70年,对于人的一生,也许已经步入中老年,因为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

70年,对于历史长河,它只是稍纵即逝的一瞬光阴,因为中华民族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

70年,对于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崭新国度,它正在从弱小走向繁荣富强。

70年,对于一个在祖国母亲怀抱中衍庆瓜瓞的山乡农户,好比顺尖往下吃甘蔗,一节再比一节甜。

笔者曾经无数次地设想过,新中国成立后,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没有大跃进、没有三年自然灾害、没有“文化大革命”等等那么多的天灾与人祸,那么成立70年的新中国该有何等强大?

当然,历史总是在艰难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的。有幸的是,我们能从种种的失误和挫折中接受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从40年前就痛定思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从大的方面讲,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在经济、文化、国防、科技、教育、卫生、道德法制、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骄人成就,若从一家人的发展变化来看新中国成立70年的壮丽辉煌,也照样让人感慨万千。

70年前,我出生在白州的一个农村家庭。我出生的那个简易的“四合”小杂院里住有3户人家,共13口人,到我们各自搬出这个祖屋时,这个小杂院里已经居住着27口人。这个小杂院由一方两边带漏阁的主房,三开间的南、北耳房,两开间的东厢房组成,院心不足30平方米。大伯父家一共7口人,拥有两间半主房和两间东厢房。二伯父一家6口人,拥有三间北耳房。我们一家13口人,拥有两间半主房和三间南耳房。所有住房均为土木结构的茅草房,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左右。除去三家人各自的厨房和厩房,人均不足12平方米。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住在老祖屋的三家人都分别搬出去另建新居,都建盖了单门独院的“三坊一照壁”,占地面积都在0.5亩以上,每户的建筑面积大约400平方米。大伯父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留在家,老二从新院迁出,另盖一幢乡间别墅。我家五个儿子,两个去上门,其他三个儿子各建一院。我大哥家又有两个儿子,各建一院;我有两个儿子也各立一院。现一共发展出去九个单门独户的院落,其中还有两个乡间别墅,建筑面积都占700平方米左右,其它七座院落都是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白墙青瓦,彩壁画墙。原先三家人挤在一个院子里,27口人住着不足300平方米的茅草房,现在发展成九个院落,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增长17倍之多。当然不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飞跃。新居都是砖木或者是钢混结构,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血防旱厕,两幢别墅的卧室里都安有抽水马桶、太阳能浴具。彻底告别了70年前家家户户无厕所,男女老少都拉野屎的荒蛮生活。每个院落里都砌有一至二个规整花坛,种有各种鲜花、果树和名贵药材,如重楼等。既可绿化美化环境,又能发展庭院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笔者亲身经历了这神话般的变化,怎不令人昂首高歌?千言万语汇成一段话,那就是:70年中华儿女孜孜不倦,70年神州华厦地覆天翻,70年社会主义蒸蒸日上,70年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迎战洪旱风雪,抗击地震大灾。举办奥运、世博会,科技卫星九升天……每一件大事都值得可歌可泣,每一次惊奇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它们无一不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和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